關于公開征求《杭州市推動碳排放雙控工作十條(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要求,市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杭州市推動碳排放雙控工作十條(征求意見稿)》?,F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2025年3月19日—2025年3月28日。如有意見建議,請通過電子郵件、信函等形式反饋。
聯 系 人:厲鋼,聯系電話:0571-85253754。
電子郵箱:bgs@fzw.hz.gov.cn,郵件主題請注明“杭碳十條”。
通信地址:杭州市解放東路18號市民中心B座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郵政編碼:310026。
附件:杭州市推動碳排放雙控工作十條(征求意見稿).doc
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5年3月19日
杭州市推動碳排放雙控工作十條
(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要求,結合我市碳達峰
試點城市創建,特此制定杭州市碳排放雙控工作十條(簡稱“杭碳十條”)。
一、建立完善碳排放規劃和統計核算制度
將碳排放強度降低指標納入全市和各區、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及相關重點規劃。編制市級能源平衡表或簡易能源平衡表,開展全市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統計核算,探索開展區、縣(市)碳排放統計核算,推動蕭山區碳排放快速核算體系試點建設。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開展化工、建材、紡織化纖等重點行業和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碳排放核算。深化碳監測評估試點,推進“6個高精度溫室氣體站點+1個
碳匯站點”碳監測網絡建設。
二、建立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
2025年,制定碳排放預算管理方案,完成全市碳排放預算管理試編制工作,推動
碳預算管理與用能預算管理銜接。2026年,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完成數智
平臺應用開發,構建碳排放測算分析模型,加強碳排放預算執行動態監測。“十五五”時期,科學有序確定碳排放分區域和分行業預算總量及年度預算量,推動碳排放總量較高的區、縣(市)先行建立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基礎上,逐步實行市縣兩級碳排放預算管理。
三、建立碳排放雙控綜合評價制度
力爭完成杭州市“十四五”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任務。“十五五”時期,綜合考慮各區、縣(市)實際,合理分解碳排放雙控指標。制定碳排放雙控綜合評價辦法,構建以碳排放雙控目標為主,
綠色低碳發展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為輔的碳排放雙控綜合評價體系,強化評價結果的正向激勵作用。
四、完善數智控碳體系
迭代杭州市能源“雙碳”數智平臺3.0版,推進碳排放預算管理、碳排放測算、碳排放雙控綜合評價、項目碳排放評價、碳排放行業和重點企業管控、
碳金融、碳普惠等應用場景開發建設,研發“AI+”電能碳增值數智應用,完善“1+N”“雙碳”智治架構體系。開展企業碳賬戶應用建設,構建以電力等高頻監測數據為基礎的碳排放核算模型,探索建立基于企業碳賬戶的數字治理新機制,打通節能審查、用能權確權、能耗監測、能效管理、節能診斷等環節,構建能耗和碳排放監測預警考核閉環機制。
五、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評價制度
制定“兩高”行業項目碳排放評價技術導則,開展“兩高”行業項目碳排放評價,“十五五”時期,探索新上“兩高”項目分類實施碳排放等量、減量替代。支持金融機構將項目碳排放評價結果與信貸評價、信用評級等掛鉤,開發相應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等產品。繼續深入開展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深化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到2025年培育建設減污降碳協同項目10個,到2030年培育建設50個。
制定碳足跡管理體系工作方案,培育第三方核算、認證機構,鼓勵與重點企業合作,優先開展出口導向型產品碳足跡核算和標準編制,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別力爭制定2個左右、20個左右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完成一批產品碳標識認證應用,探索建立部分產品碳足跡數據庫。推動蕭山區紡織產品碳足跡試點建設。加強
碳計量能力建設,開展重點行業碳排放計量審查,有序推進全市重點用能單位、重點碳排放單位能耗計量全覆蓋。
七、加強重點行業和企業碳排放管理
依托杭州市能源“雙碳”數智平臺,探索實施重點行業碳排放總量控制和重點碳排放單位預算管理,建立市縣兩級重點企業碳排放管控名單,繼續實行重點用能單位化石能源消費預算管理。全面開展重點行業用能企業能效診斷,到2025年,累計完成500家企業能效診斷,實現節能量50萬噸標準煤以上,將年綜合能耗超過1萬噸標煤的數據中心和規上工業企業全部納入杭州市能源“雙碳”數智平臺。主動參與浙江省碳普惠減排機制市場建設,積極鼓勵相關主體開發碳普惠
方法學,推動重點排放企業有序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探索建設綠色出行碳普惠示范推廣項目。
八、構建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
落實《杭州市產業發展導向目錄(2024年本)》,加快構建“五大產業生態圈”+“五大未來產業”+“五大生產性服務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2025年,綠色能源產業工業產值突破2800億元。深入實施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準引領行動,全面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傳統制造業應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循環經濟、節能降碳等技術進行升級改造,2025年,幫扶提升高耗低效企業200家以上。鼓勵有條件的開發區(園區)創建國家和省級零碳園區。
九、推進能源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大力推進“光伏+”多元融合場景,科學布局建設抽水蓄能項目,支持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等“制儲輸用”發展,完善新型儲能標準體系。2025年,新增光伏裝機120萬千瓦、儲能25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扣除原料用能和能耗單列項目用能)在24%左右;到2030年底,全市光伏、儲能裝機分別達到800萬千瓦、150萬千瓦,抽水蓄能裝機力爭達到380萬千瓦。在保障能源安全供應前提下,推動建材、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減煤,合理控制供熱用煤,落實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煤炭減量替代方案,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和燃煤鍋爐綜合整治,不再新建自備燃煤機組和自備燃煤鍋爐。到2025年底,全部淘汰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
十、推進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完善
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推動落實新建建筑綠色低碳要求,到2025年底,實現新建建筑中星級
綠色建筑100%,高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65%。落實公共建筑技術改造節能降碳實施方案,推動存量公共建筑以圍護結構、用能設備等為重點的節能降碳改造。持續推進交通運輸工具
新能源化,到2025年底,全市公交車
新能源化占比達到90%以上(應急保障車及特殊需求除外),出租車(含網約車)新能源化占比達到95%以上(應急保障車及特殊需求除外)。加快淘汰國四及以下標準老舊柴油貨車。推廣應用城市重卡、砼運輸車等新能源化轉型。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升級,探索低碳(零碳)高速建設模式,推動低碳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新改擴建碼頭(油氣化工碼頭除外)100%配備岸電。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深入推進“公轉水”“公轉鐵”,持續優化調整運輸結構。不斷完善“以軌道交通為主體、常規公交為基礎、慢行交通為補充”的多元化綠色交通出行體系,到2025年底,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保持在70%以上。
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要強化統籌協調、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督促落實,加強宣傳解讀和教育培訓,迭代“杭州市十大低碳應用場景”評選,總結提煉一批可推廣復制的經驗做法。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細化落實,加大綠色低碳先進技術創新力度,充分爭取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省級專項資金等政策支持,持續推進實施碳排放雙控重點任務。
本文件自2025年X月X日起施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