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bblb"></form>
<sub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sub>

<address id="tbblb"></address>

    <form id="tbblb"></form><noframes id="tbblb"><address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address>

      李高重回生態環境部任黨組成員,趙英民卸任副部長

      文章來源:《財經》雜志徐沛宇2025-02-28 09:16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主管官員迎來更替
       
      2月26日,生態環境部官網更新信息,組織機構的“部領導”一欄顯示,李高已出任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而生態環境部前副部長、黨組成員趙英民已不再位居其中。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消息,2月26日,生態環境部黨組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李高以黨組成員身份參加學習。另據新華社消息,2025年2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第十四次會議在京閉幕,會議表決免去李高的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職務。
       
      這意味著一度離開生態環境部赴任全國人大環資委專職委員的李高再度回到生態環境部,而據《財經》了解,趙英民已到齡退休。綜合兩位官員的履歷和工作內容,業內預計李高重回生態環境部將主管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趙英民出生于1964年12月,他長期在環保部門工作,歷任原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司長,原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從2016年3月起任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主管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2018年3月,政府機構調整,趙英民任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李高生于1969年9月,擁有清華大學博士、耶魯大學碩士和清華大學碩士學位,長期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工作,迄今已有28年,其職業生涯變動也見證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到生態環境部的變化。李高1997年起在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從事中國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的政策研究與國際合作工作。2008年參與組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2012年8月任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2017年10月任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2018年4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后,任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
       
      2023年3月,李高當選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2023年7月,李高仍以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職務公開活動,之后離任氣候司司長一職,2023年10月,氣候司現任司長夏應顯首次公開露面。如今隨著李高履新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他再次回到生態環境部。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對外對內政策主要由生態環境部負責制定和實施。對外,最重要的事項是圍繞聯合國氣候大會參與一系列談判和制定政策;對內,全國碳市場、自愿減排市場,以及其他環境要素的市場化發展均由生態環境部主導。
       
      趙英民和李高都曾多次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締約方大會(聯合國氣候大會)。2019年馬德里氣候大會起,趙英民擔任過去5屆氣候大會(2020年未舉辦)中國代表團團長,先后曾與前氣候特使解振華、現任氣候特使劉振民搭檔,主導中國在氣候大會的前線談判。李高從2005年起作為中方主要談判代表之一參加多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曾多次擔任中國代表團副團長,還曾擔任27、28屆氣候大會主席團副主席。
       
      2024年11月在巴庫召開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是趙英民最后一次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中國代表團團長身份帶領中國代表團參與氣候大會談判。談判陷入焦灼期間,趙英民曾接受《財經》專訪,闡述了中方對資金問題的立場:發達國家出資是必答題,私營部門融資是選答題,其他國家自愿出資是課外題,要先答好必答題,在盡量多做選答題和課外題。這一立場也有效推動了最終氣候資金議題達成成果。
       
      趙英民還在專訪中強調,中國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做主,決不受他人左右。
       
      在29屆氣候大會開幕前,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球氣候議題陷入低潮,《財經》全程報道了本屆氣候大會,據《財經》現場觀察,中國代表團在談判和對媒體交流中展示出了頗為開放、合作的姿態,堅定推動氣候議題。英國廣播公司(BBC)也曾在會議后期陷入困局時發表文章評論稱,中國是唯一亮點(But there was one positive: China)。
       
      在李高任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期間,全國碳市場于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這是中國以市場化手段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全國碳市場覆蓋的碳排放量居全球第一,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2.63億噸,成交額172.58億元。
       
      李高重回生態環境部之后,眼下最重要的事項之一將是推動自愿碳減排市場運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于2024年1月啟動,但新的CCER(經核證的自愿碳減排量)項目至今沒有一個完成審批。2017年3月前簽發的CCER已在2024年年底失效。
       
      全國碳市場是強制碳市場,對重點排放單位排放行為進行嚴格管控,自愿碳市場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兩個碳市場獨立運行,通過配額清繳抵銷機制相互銜接,都是以市場化手段實現“雙碳”的重要措施。
       
      在國際氣候議題上,李高履新之后面臨的另一重任是協助完成和發布中國政府的NDCs(國家自主貢獻)報告?!栋屠鑵f定》要求締約方都必須列出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以及適應氣候影響的計劃和履行承諾的財務要求。這些承諾被稱為NDC,且每五年更新一次。大多數國家在2015年提交了初始承諾,并在2021年進行了更新,2025年是發布第三輪更新的時間,而目前隨著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歐洲推遲發布新一輪NDC的時間,中方將如何踐行承諾,更加受到國際關注。今年11月,第30屆氣候大會將在巴西貝倫召開,這屆氣候大會將對各國自主貢獻展開討論,在氣候議題陷入低潮形勢下,本屆談判將面臨艱巨挑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4055651號-1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