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在歐洲的碳積分交易收入可能達到數億歐元
新能源汽車
碳減排“中升歐降”?#e#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創下新高,中國市場貢獻顯著,甚至出現“中升歐降”的現象。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提高,推動了整體碳排放的下降。新能源汽車碳減排領域是否也出現“中升歐降”?
客觀來說,我國與歐盟都設置了嚴苛且有規劃的交通減排目標。我國制定了明確的雙碳目標,并通過嚴格的排放標準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推動汽車行業的減排。例如,2020-2035年期間,我國通過實施更嚴格的機動車清潔措施,預計在溫和情景下,2035年全國機動車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PM2.5排放量將分別比2020年下降45%、58%和70%。
而歐盟也制定了極為嚴格的汽車碳排放目標,要求到2035年實現車輛“零排放”,并設置了階段性減排計劃,例如2025-2029年碳排放目標為93.6 g/km,2030-2034年下降到49.5 g/km。
然而聚焦到個體車企,車企間減排技術的發展存在參差,部分中國車企的減排技術已經處于世界前列。就拿比亞迪來說,其在碳減排方面的優勢顯著,平均碳排放遠低于歐盟標準,且通過自建電池回收體系、
綠色供應鏈管理和使用
清潔能源等方式,進一步降低了碳排放強度。此外,比亞迪在匈牙利等地建設電動車工廠,利用當地
清潔能源,進一步優化碳排放表現。
歐盟車企當前在實現減排目標方面面臨巨大挑戰。例如,大眾和福特需要在短時間內減少約21%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此外,歐盟的零排放/低排放積分激勵計劃雖然鼓勵車企生產更多新能源汽車,但積分交易機制不完善,增加了車企的合規難度。
比亞迪賣“碳”給了中國車企很多啟示。只要是在純電動車領域具有顯著優勢,平均碳排放量遠低于歐盟標準,可以積累大量富余碳積分的車企,都能成為歐盟車企購買碳積分的理想對象。
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和市場環境的優化,中國車企有望在全球碳減排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吳興發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