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100名美國環保署員工或將被解雇
近日,美聯社就特朗普首批氣候與能源政策要點進行了梳理,其中位于首位的就是退出《巴黎協定》。2020年11月4日,美國首次正式退出《巴黎協定》。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國總統首日便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將重新加入該協定。今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當天又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將再次退出這一協定,此次退出將于2026年1月27日生效。
全球環境與發展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尼·達斯古普塔擔憂地表示:“退出《巴黎協定》并不能保護美國人民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反而會讓中國和歐盟在蓬勃發展的
清潔能源經濟中占據優勢,同時減少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政府已經警告超過1100名美國環境保護署員工,他們可能隨時被解雇。美國有關人士擔心拜登政府任內實施的《通脹削減法》推動的
清潔能源投資以及創造的數十萬個工作崗位將受到影響。
特朗普政府的第二項能源政策要點是宣布了“國家能源緊急狀態”,承諾“解放美國能源”,鼓勵擴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與此同時,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將“能源資源”重新定義為“石油、煤炭、天然氣、核能、地熱能和水電”,明確排除了風能和太陽能。此外,他命令聯邦機構停止簽署和發放所有新風電項目的租約和許可證,撤銷電動汽車“強制令”。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這些消息讓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感到“興奮”,但也許并不會帶來開采熱潮。業內人士認為,石油和天然氣
價格大幅上升是開采量大幅增加的先決條件,而這與特朗普的目標背道而馳,即通過降低能源成本來遏制通貨膨脹。如果企業不確信他們能從更多的燃料開采中獲利,就不會在生產上進一步投資,尤其是在當下美國石油及天然氣生產水平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的情況下。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2024年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在此前6年中生產了比任何國家都多的原油,2023年平均每天生產1290萬桶,打破了2019年的歷史紀錄。美國天然氣生產在過去10年中也持續增長,并在2023年達到近1035.3億立方米的峰值。
正因如此,一些美國能源專家也對特朗普描述的美國“能源供應不足”現狀表示質疑。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全球未來實驗室高級主任加里·德克斯認為:“美國目前的能源供應十分充足。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這是過去40年能源政策的延續。”在他看來,特朗普的真正目標或許是壓低油價,而非解決所謂的“能源短缺問題”。
據《紐約時報》報道,石油和天然氣企業十分歡迎特朗普關于促進管道建設的承諾,盡管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因為國會需要通過新立法,而反對者很可能會在此期間予以強烈抵制。
恢復曾經被擱置的石油管道項目困難重重,比如“拱心石XL”石油管道項目于2021年被拜登政府叫停,其關鍵組成部分已被拆除,曾經的開發商對于重啟這一爭議巨大的石油基礎設施項目沒有表現出興趣。
建設新的跨州管道更是棘手,比如作為美國天然氣儲量最豐富的州之一,賓夕法尼亞州在大選期間曾是民主、共和兩黨圍繞水力壓裂問題爭執不休的“戰場”。而據《紐約時報》報道,對于賓州來說,最大的問題并不是水力壓裂,而是地區內天然氣價格低,當地業內人士關心的不是如何生產更多天然氣,而是如何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以將便宜的天然氣運輸到新英格蘭地區、墨西哥灣沿岸等地,因為在那里天然氣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這種管道通常要跨越州界,不僅需要聯邦監管機構的支持,還需要其他州的地方社區和官員的支持。
這指向了在美國能源和氣候問題中另一群起到關鍵作用的主體——各州政府和官員。據英國《衛報》報道,在特朗普當選兩天后,加利福尼亞州便召開特別
會議,探討“如何保護其進步政策免受新政府影響”,該州也正準備對總統環境政策“開倒車”的做法發起法律挑戰;紐約州在特朗普當選后幾周內就推出多項氣候法案,推動通過不依賴聯邦支持的方法來實現其氣候目標。除上述“藍州”外,一些從過去幾年的氣候項目中獲益的“紅州”和搖擺州也看重風能、太陽能及綠色產業的發展,比如威斯康星州的工會成員近日參與撰寫聯名信為
新能源稅收減免辯護。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