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州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廣州用電負荷快速攀升,今年已經四創歷史新高,最高達2455.2萬千瓦,同比增長7.80%,電網負荷持續處于高位運行。為嚴格落實“保民生、保公用、保重點”的電力供應要求,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協同推進“剛柔并濟”的新型負荷管理體系建設,積極推動中央空調柔性調節負荷的全面建設,全力以赴保障電力供應的平穩有序,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先行先試,成就節能降碳新秩序
隨著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
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超過傳統發電機組,建設“源隨荷動”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點途徑。
廣州在夏季高溫時期,空調負荷占電網總負荷的比例超過40%。這意味著每當氣溫升高1攝氏度,用電量就會增加約100萬千瓦,如何有效管理這部分龐大的空調負荷成為負荷管理變革的關鍵。為應對持續增長的降溫負荷,廣州市在今年7月正式印發了全市的中央空調柔性負荷建設方案,在南方區域率先開展全市的非居民建筑的中央空調柔性負荷建設,構建起一個既能滿足高峰用電需求,又能保證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的節能降碳體系。
“中央空調柔性負荷管理不僅顯著提升了電力系統的靈活性與可靠性,更在推動城市能源利用效率邁向新高度的同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
綠色動力。”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玉印介紹到。
多方聯動,構建柔性負荷管理新大腦
通過“政府統籌、電網實施、用戶主導、廠家協助”的高效聯動,在3個月內實現了近200戶,30萬千瓦的中央空調柔性負荷調節能力,足以滿足6萬多戶居民家庭的用電需求。在海珠“廣州塔-琶洲”中央空調柔性負荷調節示范區,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與供電局的專業實施相結合,全鏈條、點對點服務,使得該區域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空調負荷的無感調節;在天河珠江新城商務區,中央空調柔性調節可同時支持用戶自主調節和電網直控的要求,大大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成為全省建筑柔性負荷接入
平臺監控的典型示范。
“前期參與市場化需求響應,獲取了每度電3.5元的收益,在中央空調接入負荷管理系統后,可更精確、科學的指導我們參與電網互動獲取收益;同時,借助系統數據可讓我們直觀了解空調運
行情況,指導開展空調機組管理從而提高用能效率,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萬勝廣場物業工程部空調主管王天榮說。
深入企業,注入柔性負荷管理新活力
在推進中央空調柔性負荷管理系統的建設過程中,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廣州供電局充分發揮引領作用,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現場協調等方式協調越秀集團、嶺南集團等集團企業,讓企業充分理解參與柔性負荷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傳空調柔性調節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勢和成效。
為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分類推進與集中協調相結合的方式,制定個性化的接入方案,定期組織召開協調
會議,集中解決企業在接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面對企業的種種疑惑和顧慮,通過耐心細致地逐一解答,消除企業的后顧之憂,確保接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走訪的用戶近80%完成接入,剩余部分已排好工期有序推進,預計到2025年,廣州柔性負荷調控能力將達到80萬千瓦以上,為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