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潔空氣政策伙伴關系(CCAPP)2024年度
會議暨《中國
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4)》報告發布會順利召開。該
會議由CCAPP、清華大學
碳中和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及能源基金會共同主辦。
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院士指出,2024年是“減污降碳協同”的重要時間節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雙控”標志著
綠色轉型進入關鍵時期。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肩負著國際減碳義務和國內減污重任。中國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近兩年來污染防治已進入深水區。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王金南院士表示,中國在“碳達峰碳中和”與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已取得較為顯著成就,可再生能源的迅速發展、大氣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獲聯合國贊譽,這些工作同時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助推了新三樣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然而,協同推進碳中和與清潔空氣任重道遠,2023年我國部分地區大氣污染反彈,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給碳污減排工作帶來新挑戰。今年報告以“減污降碳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為主題,進一步完善了協同治理監測指標體系,深入分析挑戰并提出解決思路,期待未來的報告可以將中國減污降碳工作放入國際大視野中,助力講好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空氣質量改善的中國故事。
此外,在主旨報告環節,生態環境部前總工程師劉炳江以《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形勢和展望》為題,詳細介紹了2000年以來全國煤炭消費基本狀況,包括煤炭消費總量存在的小火電、燃煤鍋爐污染物無法達標排放等較為突出的結構性問題;從打破能源就地平衡、重構天然氣與電網管網等基礎設施、燃煤鍋爐淘汰或改
清潔能源等方面分享了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六大技術路徑,以及確保空氣質量改善重大工程措施成功實施的八大政策措施,包括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每月公布城市空氣質量排名、環保電價政策建立與實施等。他指出,減煤,策略上和政策上更要在非電領域發力,這是當前減污與降碳同頻共振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以突破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的瓶頸。并特別指出京津冀地區應率先實現無燃煤鍋爐和窯爐,成為煤炭清潔利用的示范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