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運行取得積極進展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我國推動碳達峰、
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我國碳定價的主體機制。2018年以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制度規范日趨完善,正在形成
碳價發現功能,初顯減排成效。
第一,初步構建政策法規體系。政策法規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運行的基石?!短寂欧艡嘟灰坠芾頃盒袟l例》(以下簡稱《條例》)與《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登記、交易、結算規則,以及碳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指南、配額分配方案等配套文件構成了“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政策法規體系。國務院發布的《條例》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上位法,規定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全覆蓋各主要運行環節,特別是以問題為導向,強化了數據質量管理的法律責任,嚴懲重罰違法違規行為。
第二,建立完善數據質量管理制度。數據質量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運行的生命線。一是編制行業(設施)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核查技術指南,不斷優化碳排放核算、核查方法,力求兼顧核算核查方法的科學性、適用性和易用性;二是建立數據質量日常監管“國家-省-市”三級聯審制度,強化企業編制執行數據質量控制計劃,實施數據信息月度存證,建設運行全國碳市場管理
平臺,采用大數據、信息化技術提升數據質量管理效能;三是組織開展數據質量專項監督幫扶,形成問題“及時發現-移交督辦-核實整改”的閉環管理工作機制。
第三,立足國情制定配額分配與清繳方案。配額分配與清繳管理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
碳減排目標的抓手。與我國實施碳排放強度控制相匹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定了基于碳排放強度控制的發電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在整體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優化調整??紤]到發電行業發展需求和保供任務,為處理好降碳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通過逐年收緊配額分配基準線(碳排放強度),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減少碳排放,但不限制碳排放強度先進的發電機組生產;此外,按機組燃料類型、裝機規模設定配額分配基準線,且行業配額盈缺總量基本平衡,并設定配額清繳抵銷機制及紓困政策。
第四,初步發揮碳定價作用。形成具有合理激勵約束作用的碳價,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揮市場功能的關鍵。截至2024年7月15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成交配額約4.65億噸,成交金額約270億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
履約周期配額成交量2.63億噸,累計成交金額172.58億元,比第一
履約周期分別增加47%和125%;此外,第二履約周期參與交易的企業數量比第一履約周期增加32%,由此可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活躍度明顯增強。啟動交易以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價平穩上揚,2023年底收盤價為79.42元/噸,比開市首日開盤價上漲65%;2024年以來,碳價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日均漲幅約0.36%;進入4月后,與過去兩年履約期過后市場整體交易意愿大幅減弱的特點明顯不同,配額買入需求及成交量/價都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2024年4月,碳排放配額
價格一度突破100元/噸,目前在90元/噸附近波動。“碳價破百”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里程碑,體現了重點排放單位已經樹立了“排碳有成本,減排獲激勵”的理念,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價格發現功能不斷增強。
第五,低成本碳減排成效初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履約周期配額清繳完成率分別為99.61%、99.88%,較第一履約周期有了進一步提升,配額清繳完成率位于國際主要碳市場前列。與2018年相比,2023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38%,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8.78%。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發電行業減排成本降低約350億元。由此可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通過低成本實現減排目標的市場功能初步顯現,為納管發電企業碳減排作出積極貢獻。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