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在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世界前沿科技大會暨第23屆“一帶一路”技術轉移與國際創新合作
論壇在
北京舉行。會上,聯合國全球領導力與ESG中心管理委員會主席、國際碳碼注冊管理總局籌備委員會主席羅響博士介紹了國際碳碼體系的建設籌備情況,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危機是當今全球最具緊迫性的行動戰略之一,產業技術創新、
綠色投資轉型和國際互助合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大關鍵舉措。其中碳碼體系作為
綠色化與數字化融合的創新基礎設施,可以打通產業鏈
碳排放數據的‘量化、生成、流通、匯聚、交易、消費、應用’全鏈條,形成綠色數字經濟的國際碳碼注冊資源配置能力,能夠推進綠色經濟與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是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區乃至綠色數字經濟全球發展的新引擎。國際碳碼體系的建設將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堅實的數字基礎設施支持,將幫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助力高效實現巴黎協定目標”。
會上還舉行了碳碼落地泰國簽約儀式,阿聯酋、埃及、約旦、摩洛哥等國家駐華使節以及來自中國、阿聯酋、埃及、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約旦、新加坡、泰國等16個國家的近千名政府、產業界、投資界與科技界人士共同見證了簽約,國際碳碼落地泰國意味著國際碳碼籌備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據中關村工信二維碼技術研究院院長、國際標識代碼產業聯盟秘書長張超介紹,國際碳碼體系是記錄
碳足跡管理相關對象全生命周期內不同階段的相關信息,基于國際標準MA標識代碼體系對
碳足跡碳管理相關對象賦予全球唯一數字身份代碼并提供相應注冊管理、解析服務和數據服務的數字身份代碼體系,對于產品碳排放情況的記錄可以深入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成為服務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有力支撐,是全球性的數字化綠色化新型關鍵基礎設施,將助力打造萬物互聯低碳世界。
由國際碳碼注冊管理總局籌備委員會、國際標識代碼產業聯盟、社會影響力投資基金會等國際機構共同推動建設的國際碳碼體系,致力于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碳排放管理標準互認和減排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國際網絡,促進提高全球氣候行動的透明度和精準效率。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