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行業的低碳轉型是我國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和難點所在。明確企業
碳排放來源,了解企業
碳排放現狀,是評估企業未來的
碳減排措施是否準確、企業轉型路線規劃是否合理的基礎。同時,行業和企業的低碳轉型、可持續發展及投融資需求也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能源行業和制造業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第一期報告《煤炭開采、燃煤發電、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碳排放現狀和轉型分析》分析了煤炭開采、燃煤發電以及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的碳排放現狀和轉型路徑。
在第一期報告的基礎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撰寫了《石化化工、水泥、電解鋁行業上市公司碳排放現狀和轉型分析》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進一步對石化、化工、水泥、電解鋁四個高碳行業進行分析?!秷蟾妗氛聿⒎治隽似髽I和行業的碳排放現狀,識別了企業的可持續活動,評估了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的現狀。同時,《報告》對企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轉型路徑進行分析,分別從產能、工藝、提高能效、能源替代四個方面總結了企業的轉型路徑。
報告封面
《報告》共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高碳行業上市公司的碳排放總量估算。
對于石化行業,《報告》采用了加總企業各產品碳排放的方法進行企業層面的碳排放估算,即通過將各產品的產量與對應的碳排放因子相乘,再將結果進行加總。由于石化企業規模龐大且產品豐富,企業層面的碳排放估算值與披露值的差異主要來源于產品范圍的界定。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碳排放披露值和單位產值綜合能耗等關鍵指標在行業內呈現較大差異。
對于化工行業,《報告》依據發改委的相關指南進行估算。化工行業的主要碳排放來自能源消耗,當企業提供的能源消耗信息相對充分時,應用指南進行估算的結果與企業的披露值差距較小。然而,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能耗信息披露和碳排放信息披露均非常有限,行業整體信息披露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對于水泥行業,《報告》采用了加總各產品的碳排放進行企業層面的碳排放估算。該方法將產品的產量與對應的排放因子的乘積進行加總。企業估算的準確性差異主要源于對水泥熟料自身產量和外購數量的區分是否嚴格。從行業整體來看,頭部企業的信息披露情況相對較好。
對于電解鋁行業,《報告》采用了加總企業各產品的排放進行企業層面的碳排放估算。然而,由于電解鋁生產方式的多樣性,如果企業未明確說明氧化鋁的生產工藝,那么企業層面的碳排放估算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結果不夠準確。
第二部分,企業信息披露。
近年來,國際和國內監管機構均顯著加強了對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要求。2023年6月,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正式發布了首批可持續披露準則《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以及一系列支持性的文件。2024年4月12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指導下,發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這是三大交易所首次制定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的官方指引。
在此背景下,《報告》針對四個行業的上市公司,依據ISSB指引對其信息披露進行評估,以深入了解企業信息披露現狀。
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參照ISSB指引的信息披露情況,在行業間和行業內均存在差異。對于能耗等國內較為熟悉的指標,企業普遍披露得較好;從指標整體來看,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披露相對較好。
《報告》認為,通過提高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全面認知,并加強對企業落實相關指引的能力培訓,有望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質量。
第三部分,高碳行業的企業轉型路徑。
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發展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碳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挑戰。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如何在確保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有效減少碳排放并實現綠色轉型,已成為高碳行業當前及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
在“1+N”政策體系及行業政策的指導下,《報告》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企業實踐基礎上,針對四個高碳行業,分別從產能、工藝、能效提升、能源替代、末端減碳等方面梳理并總結了各自的轉型路徑。
石化化工、水泥、電解鋁行業的轉型路徑總結
《報告》整理了石化化工、水泥、電解鋁行業的轉型路徑(如上表所示)。在產能調控方面,由于幾個行業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通過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和引導低效產能退出等措施引導行業高效集約發展。在工藝改進方面,主要是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具體技術、優化生產流程等措施,來降低能耗和排放,例如改進反應條件和催化劑設計;同時,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此外,還包括加強關鍵技術示范與推廣。在能效提升方面,主要包括采取了包括降低能耗強度的節能降耗等措施,如優化能源利用與回收、改善設備運行效率、推廣節能技術等。在能源替代方面,措施包括非化石能源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優化能源結構如提高電力消費比例。在末端治理方面,
CCUS技術有望在石化化工和水泥行業發揮重要作用,需要大力推進二氧化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示范與應用。
對于企業而言,碳排放現狀及未來轉型潛力是企業的新的比較優勢的來源。即使對于面臨轉型壓力的企業,碳排放的計算也可被視為一次內審和自我檢查的過程。這不僅有助于企業未來提升能效水平,還能推動企業朝著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因此,在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政策背景下,企業應當高度重視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工作,同時關注碳排放總量與排放強度的雙重指標。更進一步,企業可以開放其碳排放計算的關鍵過程信息,尤其是排放因子的選擇,公開企業自主計算的工廠級排放因子。這種透明度的提升不僅有助于構建企業的綠色形象,還能增強外部利益相關者的信任,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合作與投資機會。通過這樣的做法,企業不僅能在短期內優化其運營效率,長期來看也能在市場中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標桿形象,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報告》認為,對于這些產業來說,通過上述措施推動低碳轉型,逐步構建高效清潔生產體系和綠色產品體系,在“十四五”時期初步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在“十五五”取得顯著成效,在2060年全面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是雙碳工作的重要目標。因此,推動資源循環利用是政策支持的重點,例如在水泥、鋁冶煉、石化化工等行業開展廢舊資源循環利用等措施,如廢鋁資源回收利用、水泥行業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等。
第四部分,金融機構支持高碳行業轉型的建議。
《報告》認為,高碳行業的轉型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資金支持的共同推動。關注高碳行業的轉型動態、把握其中的投資機會,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在面對企業未披露碳排放信息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其他數據來源進行初步評估,例如生產能耗信息。通過分析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情況及能源利用效率,金融機構可以獲得一些關鍵的線索,從而對其碳排放情況進行初步了解。此外,金融機構還可以關注企業產品的信息。盡管碳排放數據可能沒有直接披露,但通過參考已有的研究結果、行業平均值等信息,可以對企業的排放總量進行近似估算。這種基于能耗和產品信息的估算雖然不如直接披露的數據準確,但仍能為外部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參考,有助于在缺乏碳排放披露的情況下,更全面地評估企業的環境影響。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