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能協同” 催生能源跨產業融合新模式,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夯實底座
在全球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數據資源正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充分的流通和使用。可以預見到,未來全球將面臨“比特”(算力)和“瓦特”(能源)雙重壓力,“算力+能源”的融合發展,是解決供需矛盾的關鍵路徑之一。
中電工程堅持規劃先行、精準施策,以模式創新加速推動“算電協同”一體化建設。在規劃階段,我們聯合國家信息中心,搶抓算力“全國一張網”起步先機,創新推動“算力網”與“電力網”一體化規劃,統籌算力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布局,積極構建“國家算力網”與“綠色電力網”協同發展機制,從而實現算力負載與電源負荷的協同調節平衡。在建設階段,我們以“投建營一體化”方式,投資建設了首個獲得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東數西算”項目——甘肅慶陽“東數西算”智慧零碳大數據產業園示范項目,形成數能融合發展的典型范式。在項目中,我們創新提出了風光儲、算力負荷等多要素融合互動、跨越物理空間的“源網荷儲算”一體化綠色零碳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通過跨區域綠色交易,為算力負載靈活提供綠色低價電力,間接將
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為產業發展優勢。此外,我們還在同步開發建設寧夏中衛“東數西算”樞紐源網荷儲智慧零碳數據中心,推動貴州貴陽、安徽蕪湖、廣東韶關等樞紐節點的布局和開發。
下一步,中電工程將繼續狠抓數字技術變革新機遇,充分發揮能源電力領域全產業鏈優勢以及集團平臺優勢,聚焦能源數字化,以加快科技創新為著力點,助推能源行業智慧低碳轉型。
中能傳媒:對于能源數字化轉型的未來發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陳繼平:關于能源數字化轉型,我談幾點認識與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是建議各方推動“算力網”與“能源網”的一體化規劃建設。當前“算力網”的發展,與當年“能源網”的建設有著諸多相似相通之處。我們可以借鑒“能源網”發展經驗,在“算力網”建設初期,就統籌做好總體謀劃與長遠布局,實現算力與電力的協同發展。在這方面,我們做出了探索,也有成功經驗與方案,我們愿為各方“算力網”建設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
二是建議各方協同加強能源數字化技術創新。各方應補強打通能源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環節,加強在“算電協同”規劃運行、能源數字化技術、關鍵技術裝備等領域的互動交流,發揮各自人才技術優勢,在推動技術共享與創新合作、工程投資與示范共建等方面采取更多的務實舉措。
三是建議各方加大能源數字化領域的金融支持。能源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帶動,各方應出臺更多的支持性金融政策,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優惠貸款、創新金融產品、發行
綠色債券等方式,來支撐能源數字化領域的創新與發展。
低碳轉型,向“綠”而行。中電工程愿攜手各方伙伴,推動更多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工程項目落地,為全球能源綠色發展和降
碳減排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