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價格是一個價格向量
電力系統涉及多個相互關聯的價格,即價格向量,它參照基準而體現各自的規律。有三個重要的基準:一是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投入品的電力價格;二是實現電力總量供求平衡的基準價格;三是涉電力碳排放的全社會(以至全球)成本。圍繞此基準,遵照各具體環節的狀態和供求關系形成一組動態變化的具體價格。一是,不同來源的電力價格不一樣,其中需結合碳排放的不同而產生差別價格。二是,取決于時間段上的供求關系,電量在不同時間段會有不同的價格,如分時電價、實時電價等。三是,因供電系統連續性和可調性不同而產生差異電價。如歐洲在可再生能源占比加大、超出調節能力的情況下,出現日間負電價,即電力系統補貼用戶的電力消納;再比如,為確保不拉閘限電,或在極端情況下能預先通知而限電,綜合電價會有差別。電力價格可能會像電信系統一樣,提供套餐式價格,以實現更具適應性的系統優化。
為發揮好儲能、調峰和有關輔助服務,容量電價至關重要,應充分肯定中國出臺容量電價政策。目前中國容量電價已起步,覆蓋范圍應進一步擴大,使容量電價分向量更為豐滿,更好地服務于整個系統的優化。
儲能有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不同方式,它們成本不同,轉換率有差別,時間特性不一樣,在不同層次的電網中所做的貢獻不同,因此容量電價也應有差異。應是一種優化的價格向量,否則提供的激勵機制可能會有偏差,導致某些儲能方式能力不足,而另一方式又上得過猛。
在更多地實現零碳儲能之前,還不可避免地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含碳的調峰機組。中國相當一部分調峰是對煤電機組進行靈活性改造,以滿足快速啟停的調節需求;歐洲則因為煤電淘汰速度較快,其調峰主要采用的是燃氣輪機的應急供電,中國也會向此方向漸變。各種不同調峰機組的容量電價也應不一樣。
電網傳輸也存在多個價格。不同的電壓等級、距離、運維、線損等的特性不一樣,調度特性不一樣,還涉及到的調壓、調頻、調相等輔助服務有差別,因此會給出不同的價格。另外,電網分層次,除了國家級電網以外,還有省電網、市級配電網、社區微電網等,在不同程度涉及多個價格,也都應該實現優化。
這一系列的價格就形成一個價格向量,每個分支價格的形成既取決于基準,也取決于各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時間段。特別是在風光電等間歇性電源得到大力發展、占比提高以后,這一價格向量重要性凸顯,而且呈現出動態變化。一方面,能源結構的變化不可避免地要求電網提高調度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一般認為,風光電占比達到或超過一定比例,就會對電網的調節能力形成比較嚴峻的考驗,而調節能力的提升依靠于對智能電網及各種輔助設施的研發和新投資,這對電力系統的價格向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隨著可再生能源、低碳零碳電源比例的加大,電力系統的價格向量呈現出動態變化。比如,過去所設置的儲能系統、調峰系統的容量電價會處于不斷變動之中。一座煤電機組過去滿負荷年運轉5000-6000小時,經靈活性改造為備份機組后,可能只運行2000-3000小時,在當前的價格向量下獨立核算尚能盈利,但未來隨著電源結構變化,其用于備份的保穩定性質越來越大,其開機提供電量輸出的時段會越來越少,降至1000小時乃至幾百小時,最后甚至很少啟動,因而不再能依靠發電出力來生存,將主要靠容量電價來存活。那時,價格向量應該也必然會動態變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