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洋口海岸線上,上百臺風車擎天而立、吸風吐電,與藍天白云相襯;不遠處“漁光一體”項目建設基地里,深藍色光伏板鱗次櫛比、借“光”生“金”,創造“陽光”收益。而這些
綠色清潔能源,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省首個共享式儲能電站——江蘇豐儲儲能電站,發揮本地綠電資源優勢。
相隔約30公里的縣城,國網如東縣供電公司發展建設中心副主任周燠通過一塊大屏幕,就能清晰地看到整個雙南變供區電力系統的運
行情況。“雙南變已接入風電52.4萬千瓦,其中中水如東風電10萬千瓦、華能如海風電40萬千瓦、航天特普風電2.4萬千瓦,通威漁光10萬千瓦,儲能方面包括已投運的豐儲電化學儲能,以及在建的天楹中立儲能項目,主供沿海經濟開發區的工業用戶。”周燠告訴記者,雙南變是目前全省唯一匯集風電、光伏、儲能、工業用戶所有要素,且高壓結構清晰的220千伏變電站,具備打造綠電專變、開展綠色溯源的最優條件。基于綠電溯源技術,針對雙南變供區,國網如東縣供電公司建設了“綠色智聯”新型電力系統管服
平臺(一期)示范項目。
據了解,雙南變供區是一個二類變電站,輻射周邊化工變、金蛤變、豐利變和新光變四座110千伏變電站,海上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產生的綠色能源進入雙南變后,就能實現就近、就地消納。“我們這個綠電溯源平臺每5分鐘從調度數據里進行提取,計算分析綠電的實時流向。”點開用戶模塊,屏幕上顯示出幾家重點企業的綠電和
碳減排統計、實時綠電占比和24小時綠電統計,周燠介紹說,本期平臺選擇了優嘉植物、海正藥業、長青化工三家企業,進行分鐘級的綠電溯源。“以優嘉化工為例,當日綠電累計40萬千瓦時,減碳量累計28萬千克,今年以來累計綠電使用量5824萬千瓦時,減碳量累計4048萬千克。”
構建雙南變這樣以
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如東打造零碳產業園區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縣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以園區轉型升級為目標,健全能源規劃、電網規劃、用能規劃工作機制,發揮資源稟賦和地區優勢,努力提高
新能源消納和綠電應用水平,提升企業綠電貿易能力。去年,沿海經濟開發區、洋口港經濟開發被納入全省沿海地區新型電力系統
試點園區,今年又被列為省級新型電力系統實施
試點。
目前,雙南變供區的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95%,使用的電源大部分為清潔能源,在風力、光伏能源大發時,可以保證供區內企業使用的全部為綠色能源。“我們供電公司依托綠電溯源平臺進行潮流流向分析,引導企業在綠電時段擴大生產,助力企業生產出低碳綠色產品,同時將更多的綠電留在本地進行消納,努力打造零碳產業園區。”周燠說。
接下來,國網如東縣供電公司將持續開發平臺功能,鼓勵雙南變供區用戶側配備一定比例的儲能,引導用戶在新能源大發時對儲能進行充電,提高綠電本地消納率。同時,在供區內的集中式光伏站點開展基于地基云圖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預測,結合平臺的分析數據功能,開展外向型需求用戶的
碳足跡分析、認證支撐工作。此外,洋口港經濟開發區也將仿照沿海經濟開發區的新型電力系統模式,將現有的220千伏兆群變開關站機進行能級提升,新增一臺主變,從而實現綠電的就近、就地消納和可溯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