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陽光充足,正是光伏發電好時節。記者昨在朗新集團科技產業園看到,樓宇屋頂及玻璃幕墻挑檐鋪設的光伏板正在全力發電,這些光伏板年發電量超過100萬千瓦時,低碳運行模式下,這里的年
碳減排量相當于一個占地1000畝公園1年多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朗新科技產業園是江蘇首個零碳科技產業園——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低碳技術應用的典范
案例。
搶抓“雙碳”機遇,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于2021年5月19日揭牌。成立三年來,園區積極為生產生活方式
綠色轉型探索新路,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太湖灣科創城相關負責人表示,產業園重點以“路徑探索、產業集聚、應用示范”三大目標為核心,著力打造零碳產業創新生態圈。數據顯示,目前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的人均
碳排放強度已降為無錫市的一半左右,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要實現“雙碳”,
新能源的助力非常關鍵。在
新能源領域,產業園內企業的快速發展引起國內外業界矚目。前不久,2024年荷蘭埃因霍溫國際綠色科技峰會舉行,鈉遠新材(SIMT)受邀參加。鈉遠新材是一家專注于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并提供全電池解決方案的海歸博士創業公司,成立僅兩年多時間產品就已初步實現量產。“去年公司將總部落戶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還與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知名高校合作,未來將成立鈉遠新材——歐洲新能源材料研發中心,提升無錫高新區在國內外新能源行業的影響力。”鈉遠新材科技(無錫)有限公司CEO劉眾擎說。打造以頭部企業為重點的“雙碳”產業綠色技術高地,目前產業園內已集聚低碳產業相關企業近300家。
大力推廣
綠色建筑,助力低碳發展。采訪中獲悉,園區內建筑建設注重踐行低碳理念,持續擦亮綠色發展新名片。比如無錫(國家)軟件園五期9號樓使用主動和被動節能技術實現近零能耗、近零碳排放。在建中的無錫交響音樂廳屋面應用國內首創的太陽能龍鱗屋頂創新技術,可實現年均發電量120萬千瓦時,相當于平均每年節約標準煤479噸、減排二氧化碳1043噸。
在綠色低碳出行方面,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更是走在了前面。兩年前,園區就建成了全省首個零碳能源共享e站,該站配置了光伏板,年發電量達50000千瓦時左右,可免費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電動汽車充電樁供電等。另外,全市首條“氫”便公交線路也在園區內投入實際運營,投用三年來,5輛氫能源公交車運行了107.7萬公里,節省34.5萬升柴油,相當于減少碳排放約622噸標準煤。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