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有望提前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今年的統計公報在給出能源強度降幅之前,加上了限定語“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這樣的變化透露出了兩層意思:一是如果在統計能源消費總量時包括可再生能源,那么實際的能源強度將比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更高,這解釋了2023年統計公報中,中國能源消費量增速高于GDP增速而能源強度卻下降的“矛盾”;二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已無法忽視,中國正在從此前的“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對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費進行區分統計,將為可再生能源增長提供更多空間。
盡管2023年煤炭消費量仍占到中國能源總消費量的55.3%,但這一數字正在逐年下降。隨著光伏、風電等
清潔能源裝機量在過去5年的爆發式增長,
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也從2019年的23.3%上升到了2023年的26.4%,這樣的勢頭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將繼續。
而且由于過去兩年煤炭生產和消費增長“異常得快”,在楊富強看來“碳達峰”甚至可能會提前到來。他指出,中央政策并沒有放棄控制煤炭,而是提出要“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過去兩年的煤電熱潮,實際上已經提前透支了電力保供帶來的增長空間。“今后新增的煤電裝機量會有很明顯的下降,未來2-3年,中國大概率會實現2030前碳達峰的目標。”他說,“而且我們現在制定的能源消費量計劃已經足夠保證經濟的增長,除了個別高耗能的產業,比如煤化工、石油化工還在增長,其他大多數高耗能的產業都已經達到產量的頂峰。”
但是他同時提醒,由于“碳達峰”并沒有一個硬性的數量指標,因此如果不采取更加嚴格的控煤措施、進行電力市場改革、加強能源市場的供需管理,實際的峰值可能會比較高,持續時間也可能比較長,為下一階段實現“
碳中和”帶來壓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