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第55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
北京市教委在大興區組織召開全市中小學
綠色低碳教育現場交流會。會上,大興區
碳中和大中小幼一體化聯盟正式成立。
記者了解到,為有效推廣可示范、可借鑒和可復制的好做法和好經驗,同時增強參會人員的互動體驗感,此次現場交流會特設了在大興區第八小學進行現場觀摩調研的環節。
呼吁人人參與
低碳生活,該環節設計為零碳
會議形式,會前發放二維碼,邀請參會人員攜帶廢舊書報、二手衣物等參與“低碳無極限”舊書循環再利用,“點石成金屋”智能垃圾分類,“愛心驛站”一張紙獻愛心智能回收,以及“
碳減排、愛循環”二手衣物循環再利用4項應用場景的趣味互動,集齊4枚
碳幣即可獲得零碳
會議碳幣紀念標識?;顒蝇F場,參會人員走進大興區第八小學,沉浸式體驗參觀31處綠色低碳應用場景及學生們的低碳作品。
在現場交流會上,大興區第八小學、北京印刷學院、大興區教委、大興區生態環境局、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綠色低碳教育經驗分享。
治理減碳,鼓勵師生的節能行為,引導其養成節約水、電等習慣,實現減排;科技減碳,改造用能端,用
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屋頂光伏發電68萬度,減排65萬千克,節約電費15萬元;教育減碳,通過綠色低碳課程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養成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成為生態文明小達人,進而帶動家長、影響社會……大興區第八小學校長李曙東在現場介紹了該校開展綠色低碳教育的經驗。
記者注意到,大興區第八小學與企業合作研發了有意義、有意思的“碳幣”評價軟件,模擬
環交所的
碳交易,通過校園能源
平臺,將教育教學的
碳排放劃分到各班及學生個人注冊賬號,再將學生個人的垃圾分類、綠色出行、光盤行動、植樹造林等,換算成“碳幣”,用以學生、班級進行校園“
碳交易”,甚至可以直接兌換作業本、筆、書包等學習用品。
當天,大興區教委還牽頭成立了“北京市大興區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實驗室”,同步建立以大興八小作為核心組長學校,38所中小幼、4所高校、1家企業、1家指導單位共同參與的大興區碳中和大中小幼一體化聯盟。未來,聯盟將大力實施“三個減碳”行動,通過在硬件提升和軟件輔助、特色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碳幣特色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綜合實施、同步發力,各方聯動共同推進中小學校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已正式發布。下一步,北京市教委將聚焦“綠色低碳教育”主題,探尋立德樹人路徑,學校、家庭、社會、政府四方聯動,積極探索推動綠色低碳教育高質量發展,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教育教學,以綠色低碳發展引領提升教育服務貢獻力。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盧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