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綠色生態空間布局,構筑清新美麗的綠色生態示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為統領,全力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9年相比同期下降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濃度較2019年分別下降11.5%、23.8%、40%,國市控考核斷面水質均值均達到IV類及以上,全區森林覆蓋率達3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75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91.24%,城區綠化覆蓋率50.95%,生態環境總體質量穩步提升。
《實施方案》提出,加快構建“一心、一環、兩帶、兩區”的城市綠色空間格局,以提升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生態品質為導向,加快建成北京平原地區首個森林城市,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確保防洪安全,進一步提升全域水質,大幅改善空氣質量,打造清新美麗宜居的綠色空間格局。
為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78%,主要河流水質達到或好于IV類,森林覆蓋率≥34.6%,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90%。通過一系列明確目標和具體舉措,為全面建成和諧、宜居、美麗的綠色發展高地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實施路徑。
此外,《實施方案》強調要強化政策資金支持,通過激發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內生動力,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示范性強的政策制度經驗。同時加強與北三縣協同發展,推動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綠色發展示范。
藍綠交織、水城共融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突出的特色和亮點。作為首都重要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應緊緊抓住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的戰略機遇,積極開展先行先試,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將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樣板。(作者:王金南 全國政協常委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咨詢委員會
專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