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是世界各國解決氣候危機、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保障能源安全、重塑全球能源地緣政治新格局的重要手段。“十四五”規劃和《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明確,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
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也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除一系列頂層設計外,各地方政府積極發布相關配套政策,共同構建氫能綜合發展體系。2023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05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82.7%。氫能是促進
新能源存儲與消納、提升新型電力系統靈活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需求與政策雙重動力驅使氫能行業快速發展。
氫能產業鏈較長,涵蓋氫氣制備、儲運、加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及其應用等諸多環節。部分熱門領域如水電解制氫、氫燃料電池等領域近年來新進企業百余家,存在過渡投入情況,應當從宏觀上進行布局。而相對瓶頸的氫氣儲運環節關注度不足,投資熱度存在明顯差距,制約了氫能產業鏈的全面均衡發展。反觀投資過熱的水電解制氫行業,隨著大量資本快速爆發式涌入,缺乏技術驗證導致裝備質量良莠不齊,安全無從保障,市場競爭逐步呈現出資本化、地域化、鏈條化的態勢。同時,產能過剩的影響也會讓行業的風險持續累積增加,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將會逐步上演。因此,為推動氫能發展,需要從多方面給予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學科帶頭人、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表示,為推進氫能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建議國家進一步重視氫安全,推進氫能全產鏈均衡發展,具體如下:
加強產業布局優化,推動國產國造穩步發展。加強統籌全國氫能產業布局,根據氫能安全性要求設定市場準入門檻,避免無序競爭。優化配置國有資本向氫能裝備領域集中,發揮“鏈主”龍頭作用,加強頭部企業間戰略協同,促進氫能產業鏈上下游整體配套協同,積極推行國產國造。
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牢固樹立安全底線,完善全行業的政策體系和行業標準規范體系,鼓勵龍頭企業和有條件的社會團體加快推進氫能行業標準制定,加強產業安全管理制度和標準研究,建立健全產業安全標準規范,落實安全監管責任,著力破除制約產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和政策性瓶頸,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制度基礎,保障氫能產業創新可持續發展。
構建氫能產業鏈多元化創新
平臺。依托行業龍頭針對氫能產業制、儲、運、用全鏈條中的短板弱項構建多元化創新
平臺和創新體系,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上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我國氫能產業在國際市場中全鏈條的競爭力和創新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