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簡稱“全國
碳市場”)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和市場機制。”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
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日前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他圍繞進一步發揮全國
碳市場在“雙碳”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建議。
“全國碳市場運行兩年多來,碳市場
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明顯提升,各項制度、指南、方法不斷完善。與此同時,全國碳市場作為新興市場仍存在一些問題。”黃震說。
他分析說,全國碳市場建設尚待完善的地方表現為:一是全國碳市場僅覆蓋電力行業,行業覆蓋面窄,參與主體相對較少;二是
碳交易品種有限,缺乏多樣化選擇,影響了市場的活躍度和靈活性;三是碳排放配額偏寬松,導致市場供大于求,難以形成合理的
碳價,也難以形成有效的減排壓力;四是第一、二個
履約期中,碳排放數據失真等問題顯現,直接影響了交易的公平性與正常運行。
黃震認為,全國碳市場要構建一個約束與激勵機制,對企業碳排放給予明確配額和價格信號,提高化石能源排碳的環境成本,讓排碳成本越來越高,減碳的收益越來越大,
綠色溢價越來越小,從而助力企業
綠色轉型?;诖耍岢鲆韵陆ㄗh:
第一,加快制定面向“雙碳”目標的碳市場發展戰略和路線圖。建立碳價格機制和配額分配機制,明確免費配額削減的時間表,分階段逐步收緊免費配額,適時引入配額有償分配機制。加快碳市場覆蓋行業和參與主體的擴容,明確石化、化工、鋼鐵、建材、有色、造紙、民用航空等高碳排放行業納入順序和時間節點。形成系統性碳約束與激勵機制,向社會和行業傳遞清晰且明確的未來綠色發展預期,有效推進我國高能耗高碳排行業的減碳、脫碳進程。
第二,加快我國重要行業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與基礎數據庫建設,進一步完善碳排放MRV(監測、報告與核查)體系。數據質量是碳市場的生命線,要加快完善相關行業和產品碳排放核算
方法學,建設碳排放因子庫,提高其科學性與系統性。強化擬納入行業企業的碳排放數據管理,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監測和審核機制,不斷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加強企業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設和宣傳培訓,嚴厲打擊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確保排放數據的真實可靠性,同時要提高市場透明度。
第三,做好配額市場和自愿減排市場的協同。
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是全國碳市場的重要補充。重啟后的
CCER,要深入挖掘自愿減排手段對強制履約市場的補充作用,增加相關領域的CCER方法學,擴大CCER的規模,大力推進優質減排項目的投資和開發,打通CCER與碳市場擴容的聯動協同路徑,促進更多參與主體受益,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
碳減排。
第四,推進全國碳市場與國際碳市場的互認互通。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要建立國際對話機制,加強與國際碳市場的規則對接與政策協調,不斷提高全國碳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積極應對歐盟“碳關稅”。在標準與方法方面,推進碳排放核算方法學、碳排放MRV體系、配額分配制度等相關方法、標準和技術與國際碳市場的互認互通。借鑒國際經驗,深化國內CCER管理,提升其國際認可度,促進CCER參與國際交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