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2023年度“青山科技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助理、環境學院大氣污染與控制教研所所長魯璽教授獲獎。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獲獎理由: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魯璽教授圍繞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系統的綜合環境效應開展研究,取得突出成果。未來將探索基于可再生能源倍增式發展的“電-氫-碳”耦合系統減污降碳效應研究并推動結果落地示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魯璽教授致力于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多區域、多部門協同轉型機制與環境協同效應優化建模研究,提出可再生能源“供-用”全鏈條綜合評估技術,為碳中和背景下國家、地區和園區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綜合評估分析工具與數據庫支撐。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在《科學》(Science)、《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食物》(Nature Food)、《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焦耳》(Cell子刊Joule)、《一個地球》(Cell子刊One Earth)等國際頂級期刊,9篇被選為封面論文;擔任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分會常務副主任/秘書長,多個國內外能源環境領域SCI期刊編輯與編委;曾獲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清華大學碳中和能力提升項目優秀指導教師獎、清華大學教學優秀獎、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金獎)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關于青山科技基金及“青山科技獎”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為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促進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美團發起青山科技基金及“青山科技獎”,依托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全國性行業組織優勢,資助鼓勵更多科研工作者投身相關科技研發及前沿交叉領域。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青山科技獎”資助在材料科學、化學、化學工程、環境科學、能源科學等學科領域,有關鍵推動作用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申報人年齡應不超過45周歲,且需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青山科技獎”每年評審授獎一次,每次獎勵不超過10人,獎勵金額100萬元/人,分三年撥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