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擬提交《關于加強“雙碳”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議》。
王焰新表示,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這場變革既需要資源、能源、資金和科技的天量投入,更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碳達峰
碳中和專業人才。當前,我國雙碳專業人才需求總量巨大、結構復雜、類型多樣、增長迅速。雙碳專業人才需求和供給之間存在著巨大缺口,供給嚴重滯后于需求,而且這個缺口隨著雙碳建設加速正在快速擴大。因此,動員全社會教育力量,構建并完善以高校為核心,政府、企業和社會深度參與的,多層次立體化的雙碳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有效響應雙碳戰略的重大需求尤顯迫切。
王焰新在調研中發現,當前,我國雙碳人才供需總量不足、人才供需存在結構失衡、人才質量不匹配。
為此,王焰新提出五點建議:
一、做好政策體系頂層設計。建議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加快制定雙碳產業目錄,完善產業細分標準,系統完善政策體系頂層設計,加強人才供給規劃指導。
二、加強雙碳學科專業建設。建議通過增設雙碳直接相關專業、支持高校自設雙碳相關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等方式加快高校雙碳學科專業建設,提升高校雙碳人才培養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培養適應產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與此同時,應加快推動編寫高質量雙碳教材、培育跨學科的雙碳教師團隊。
三、優化高校雙碳教育模式。支持有條件高校做大做強雙碳領域的科技創新
平臺,更加緊密地對接產業需求,推動雙碳專業教育由授課型向研究型、實踐型、實驗型等多元形式轉變,促進教育模式的革新,鼓勵辦學水平高的院校“開源”雙碳教育。鼓勵跨國、跨校、跨學科的雙碳人才聯合培養。創新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雙碳人才培養。
四、重視校園環境育人。鼓勵和支持高校探索建立校園碳中和生活實驗室。安排專項經費,支持有條件高校建設“近零碳校園”:執行
綠色建筑標準,應用新型節能技術,提高綜合能耗利用水平,依托信息監控平臺,強化能源日常監控與管理,推廣
低碳環保理念,倡導校園
綠色低碳生活。
五、打造精準就業服務體系。鼓勵職業院校承擔起雙碳技術人才培養的責任,支持引導企業和其他社會主體參與雙碳人才培養。引導企業完善用人制度,通過與關鍵崗位人員簽訂競業限制協議,以合規、理性方式招攬雙碳人才,通過提供明確漲薪機制、福利待遇、期權激勵條件等方式提供良好就業創業環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