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森林帶是我國“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要載體,對調節東北亞地區碳水循環、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保障國家森林資源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黑龍江省作為東北森林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面積為2097.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6.14%,其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的時空格局及氣候變化對區域碳循環有著重要影響。開展黑龍江省生態系統碳收支定量化監測評估及其精細化氣候影響評估,不僅對未來不同
碳排放路徑下對其碳吸收能力進行定量預估有著重要的現實需求,還能為“雙碳”目標戰略和區域
碳排放交易政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此,黑龍江省氣象局成立“溫室氣體及
碳中和監測評估創新團隊”,下大力氣開展陸地生態系統碳吸收監測評估預估技術研究。
黑龍江省氣象局開展了基于碳循環機理模型的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定量模擬。模擬結果顯示,1961年至2020年,該省年均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呈上升趨勢,2020年較1961年增長超過了27%,2010年后凈生態系統生產力顯著上升,其中森林的初級生產力顯著高于其他地表類型。這一研究也實現了對東北森林帶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高時空分辨率、格點化的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和凈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定量模擬。
通過確定黑龍江省陸地生態系統碳吸收主要氣候影響因子,揭示了不同地表覆蓋類型下不同氣候因子對該區域碳吸收的影響。針對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和凈生態系統生產力與氣候因子的關系分析,以及不同氣候因子的相對貢獻率分析表明,水熱條件與植被碳吸收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降水量對生態系統生產力的相對貢獻率最高,其次是氣溫。從碳吸收能力空間分布上來看,在黑龍江省北部森林地區,最低氣溫對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的相對貢獻率高于東西部農區和南部林區,平均風速在林區的貢獻率明顯低于氣溫和降水。
黑龍江省氣象局基于全球氣候模式,利用碳循環機理模型,通過數據率定和模型篩選定量預估未來在高中低三種碳排放路徑下的碳吸收能力。模擬結果顯示,從目前到2060年,該區域植被總初級生產力、凈初級生產力和凈生態系統生產力在高排放情景下均呈現顯著增加趨勢;在低排放情景下增長則相對緩慢。森林生態系統在未來不同排放情境下都是碳吸收最主要的生態類型。
此外,省氣象局還開展了局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的精細化、定制化服務,努力在黑龍江省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推動
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雙碳”目標順利實現中體現龍江氣象擔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