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全國工商聯出版發布《中國民營企業
綠色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全國12705家民營企業問卷調查數據為主線,全面調查研究中國民營企業
綠色發展情況,其內容顯示,工業企業尤其是高耗能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動力較強,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態勢顯著。
《報告》結合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獻、數據分析、實地調研、指標體系設計和綠色發展綜合指數構建、典型
案例篩選等多種方法,由綜合報告篇、專題研究篇、地方實踐篇、企業
案例篇四部分構成?!秷蟾妗窂娬{,民營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生活的重要參與者,在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發展過程中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中國民營企業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扎實推動碳達峰行動,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不斷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報告》指出,民營企業綠色發展意識加強,持續加大節能環保投入,不斷健全環境管理制度,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能,充分發揮綠色技術創新主體作用。調查顯示,2022年高耗能行業企業凈利潤增長率上升5%及以上的企業占比為30.9%;仍有50.5%的高耗能企業的節能環保投入強度上升5%以上,同比高8.6個百分點;民營鋼鐵企業受益于超低排放改造,在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清潔生產審核和綠色產品認證等方面的占比分別為68.2%、50.3%、49.7%和17.9%,分別比高耗能行業高21.9、28.1、20和5個百分點。
在綠色發展方面,民營企業為推動綠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
新能源產業方面,民營企業技術發展不斷突破,在
新能源應用場景探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2022年調查顯示,超八成的高耗能行業企業不斷健全環境管理和節能降碳的制度建設,87.1%、91.2%的工業和高耗能行業企業按規定進行排污申報并足額繳納環保稅;約七成的企業引入第三方治理服務、主動做好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和節約運輸成本、進駐工業園區并開展自動在線監測;超過五成的工業園區企業產業類型屬于同類型或上下游產業,可以共享環境基礎設施或實現行業綠色循環發展。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廣大民營企業主動承擔減污降碳責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取得顯著成效。調查顯示,2022年有32.6%的高耗能行業企業編制“碳達峰、
碳中和”實施方案,比工業行業高9.2個百分點,其中鋼鐵行業企業編制“碳達峰、
碳中和”方案比例達到52.2%,約比2021年上升10個百分點;有20.6%、23.3%的工業、高耗能行業企業單位產品
碳排放量下降5%及以上,約比2021年增加5個百分點;超70%的企業認為單位產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中國鋼鐵、原鋁、水泥熟料等單位的綠色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更多民營高耗能企業不斷加強節能環保投入,持續加快綠色轉型發展。
《報告》提出,當前民營企業綠色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營資金保障壓力較大,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推動企業持續穩定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改造的政策環境還不完善,仍需做好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引導和服務工作。
下一步,全國工商聯將推動相關部門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減污降碳外部政策環境,不斷激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助力中國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