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立碳普惠配套制度與標準、統一系統平臺和設立全國管理及運營機構
目前,社會對于碳普惠的整體認知水平還相對有限,碳普惠平臺用戶資源不足,難以保持持續穩定運營。由于消費端
碳減排場景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減排量統計分散、監測難度較高,部分場景缺少科學計算方法,保障數據質量的監測、審定與核查環節缺失。同時,現有部分碳普惠
方法學在基準線情景識別與額外性論證、減排量計算及監測程序等方面相對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要求較為寬松,缺乏統一適用的減排量核算標準。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
碳中和有關工作部署,2022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印發的《建立健全碳達峰
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不同層面
碳排放監測、核算、報告、核查標準。探索建立重點產品生命周期
碳足跡標準,制定綠色低碳產品、企業、園區、技術等通用評價類標準。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出臺的ISO 14067:2018《溫室氣體 產品
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國際標準,是產品碳足跡領域的一項基礎通用標準,我國正在積極采用轉化該項國際標準。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完善碳達峰碳中和計量體系和標準體系,為碳普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在繼續鼓勵各地方深入開展碳普惠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加強對地方碳普惠工作的指導和規范,深入研究統一碳普惠系統平臺和設立全國碳普惠管理及運營機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好發揮碳普惠在激勵公眾節能減碳行為中的重要作用。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生態環境部
2023年8月31日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