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碳市場大會2023·上海”11月8日舉行。在以“市場機制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作用”為主題的分會場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表示,全國
碳市場穩中求進,建立了符合中國實際的公平合理配額管理體系,為廣大未達峰國家建設碳市場提供了中國方案。
他認為,全國碳市場的建設是穩中求進、循序漸進的。通過從排放量大、數據質量相對較好的發電行業入手,先行探索建立了制度框架體系,未來將逐步擴大市場覆蓋的行業范圍。目前正在籌備的全國自愿
碳減排市場,也是先從社會期待高,數據質量有保障的領域起步,再逐步擴大領域和范圍。二是建立了符合中國實際、公平合理的配額管理體系。探索建立了基于
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總量控制,采用基準線法,免費分配配額,對標行業
碳排放先進水平,劃定碳排放強度的基準值,引導和推動行業
綠色低碳轉型,既發揮了碳市場對發電行業的激勵約束作用,又充分考慮了發電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避免對行業發展、電力供應產生不利的影響。這種方法也為廣大未達峰國家建設碳市場提供了中國方案。三是建立了一整套閉環的監督管理制度。確保數據質量,是市場有效運行和健康發展的關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指示,積極推動兩高出臺的司法解釋,并構建了國家、省、市三級聯審的數據質量日常監管機制,建設了全國碳市場的監管
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來提升監管效率,同時開展了相關監督執法。
逯世澤指出,碳市場建設是一個系統復雜的宏大工程,希望市場參與方與社會各界為進一步推動完善中國碳市場,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而共同努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