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
碳中和遠景及全球減排目標,呼應即將在迪拜世博城舉行的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鳳凰衛視、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
北京代表處以及落基山研究所(美國)
北京代表處(RMI)于2023年11月1日-2日主辦第三屆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主題為“共繪 共筑 共贏 可持續未來”。北京市企業家環?;饡⒋蟮缿獙夂蜃兓龠M中心(C Team)、鳳凰網聯合主辦本次峰會,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以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席國身份參與。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阿聯酋駐華大使侯賽因·本·伊卜拉欣·哈馬迪、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歐盟駐華大使庹堯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涂瑞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等近80位嘉賓出席峰會,就
綠色可持續未來、氣候投融資模式創新、科技創新促進產業低碳發展、零碳旅游及智慧出行、重點行業供應鏈
綠色轉型、食品行業與消費品行業的低碳轉型等話題分享、交流。
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主任楊培丹在閉幕式上發表題為“創新行動之零碳加速度項目介紹及進展”的主題演講。
楊培丹指出,國家的“雙碳”目標、COP28全球信心等看似宏大的敘事,最終都要由一個個行為體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行業、具體的業務和具體的人上面去。而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向來致力于具體的實踐探索,已取得多個成就。
為了進一步響應國家的“雙碳”戰略和國際社會的期待,楊培丹代表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介紹“零碳加速度”公益項目的設想,項目將分期推出雙碳人才加速度、科技行動加速度、國際影響力加速度三個板塊。
楊培丹著重介紹了“零碳加速度”項目將首先推出的“雙碳人才加速度”板塊。她解釋了該計劃推出的背景,是根據團隊研判,人的意識、知識水平、技術能力,才是企業整個鏈條上將減碳目標真實落地的關鍵。因此,該計劃旨在通過助力打造雙碳人才,以有效地提升企業整體的減碳能力。她依次介紹了四個項目亮點。
最后,楊培丹播放了團隊制作的“零碳加速度”集結號的視頻,誠邀與會嘉賓加入共創團隊,“共創有力度、零碳有速度”,助力零碳加速度,一起為企業氣候行動賦能。
大家好!很高興來到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為期兩天的峰會開到現在可謂碩果累累,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
專家進行了深度討論,作為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C Team)這個服務企業的社會組織代表,我收獲了非常重要的兩點:一,這些深度的對話,為廣大企業響應國家的“雙碳”目標提供了更清晰的引導、規劃和支持;二,峰會的舉辦為即將在阿聯酋召開的COP28吹響了提振全球信心的前奏曲。
說到國家“雙碳”目標,說到COP28全球信心,似乎都是宏大的敘事,但最終都要由一個個行為體去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行業、具體的業務和具體的人上面去。C Team作為耕耘在氣候行動領域的一個社會組織,從2018年聯合多家機構發起中國企業氣候行動,到現在這個行動共同體擁有77個伙伴機構,我們有很多實踐探索,開發了多個行業的行動指南、工具,征集企業
案例,舉辦大道氣候講堂,組織企業雙碳通識課,等等。
為了進一步響應國家的“雙碳”戰略和國際社會的期待,在今天這樣一個重要的舞臺上,我希望有機會向大家介紹一個開拓性的項目設想,也誠摯地邀請合作伙伴來共創。這個項目叫“零碳加速度”,也是為我們共同的零碳使命所驅動的一個公益項目,賦能企業加速實現“雙碳”目標為愿景,聚焦相關重點行業,將分期推出雙碳人才加速度、科技行動加速度、國際影響力加速度三個板塊。
在第一期的雙碳人才加速度板塊,C Team將邀請合作伙伴共同構建中國雙碳人才加速計劃,聚焦人才,這既是我們基于針對企業的需求調研,也是基于我們在常年的工作積累所觀察到的個人需求。我們開展的雙碳通識課,在三個月期間有7000多人次參與,他們當中有企業的管理層,也有銷售人員、有財務人員,他們有的希望轉行到碳中和這樣一個新興行業當中,也有的希望在本職崗位能繼續充電提升。
經過我們多輪的調研和訪談,我們計劃推出“零碳加速度”中國雙碳人才計劃,將面向企業管理層、技術層,以及碳核算、
碳交易、生產運營及能源管理、綠色供應鏈管理等不同崗位和職能的人員,采用創新形式的知識中心和激勵中心的
平臺化運行模式,來解決企業雙碳人員培訓效率低、提升成本高的問題,有效幫助企業和相應的重點行業提升雙碳從業人員的整體能力。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企業端的需求。企業面臨著降碳的諸多挑戰,以制造業為例,產業鏈的主導企業或者說“鏈主”企業的減碳最大的壓力在于供應鏈。比如,供應鏈減碳涉及的領域很多,既有碳核算、
碳資產管理、能源管理,也有碳交易、綠電等等,涉及供應商的數量、供應商部門、環節及人員多,高成本投入供應鏈賦能的效果會被供應鏈波動以及供應商工作人員變動所抵消;存在供應鏈多頭且復雜的情況,難以高效精準地將相應知識和方法準確傳遞到供應鏈上對應的人員。我們研判,人的意識、知識水平、技術能力,是整個鏈條上將減碳目標真實落地的關鍵。
根據相關的研究,預計在2025年“雙碳”相關的從業人員人數將達到50萬到100萬人,“雙碳”知識技能和傳統職能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是當前一些重點行業急需的人才,包括能源、電力、交通、制造業、建筑設施運營等行業。因此我們設想的一個項目框架是,面向供應鏈、價值鏈雙碳賦能的場景和問題來提供解決方案,通過引入公益的資金,來支持中國企業的供應鏈和價值鏈合作伙伴培訓賦能的需求,采用創新的互聯網平臺化運行的模式,將人與知識、技術、方法精準對接,從而降低大量的時間消耗和資金成本,賦予供應鏈和行業從業人員更高的積極性,有效地去提升企業整體的減碳能力,助力企業更快實現“雙碳”目標。
具體而言,項目核心是要搭建一個基于崗位和職能的知識中心,知識和專業服務,來自多元匹配的知識生產方、服務機構,包括技術支持方、案例提供方、智庫和研究機構等等。以人員、行業、崗位、職能為參數,將知識和技術精準化對接給供應鏈和價值鏈,減碳的相關人員。這里,非常需要互聯網企業的深度參與,來提供數字化的技術支持。
項目的一大創新是要建立雙碳人才加速計劃的激勵中心,面向產業鏈的主導企業,籌措“雙碳”人才和供應鏈伙伴賦能的資金,同時由公益機構注入配套的公益資金,形成多方協力共贏的激勵基金。這樣的基金將基于各方協商共創、達成共識的激勵機制,用于支持知識中心的使用者、學習者,激勵他們能夠循序漸進地堅持不懈地去學習和應用。
學習是一個需要與時俱進的事情,這兩天的峰會大家也感受到了關于“雙碳”有著海量的資訊、海量的信息,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包括我們目前正在和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進行的企業氣候行動案例征集,很多企業提供了在雙碳方面的實踐和創新,過去四年我們評選出69個標桿案例,這些案例一經拆解就是鮮活的、最接地氣、具有可推廣價值的實操性知識,可以為同類企業“雙碳”相關的崗位人員所學習、參考和借鑒。
我介紹一下這個項目的亮點。首先,這是基于企業人員職能評估進行雙碳專業知識的精準提升。根據不同行業、企業、崗位、職能、職級,在意識、知識、經驗、執行、創新等幾個維度上,就目標企業人員的基準和現狀進行評估,從而量身定制他們的提升計劃。
項目亮點二,信息技術賦能學習路徑。這個學習中心將基于各類專業知識、方法和技術、指南、案例等等,開發專業的雙碳知識簡報的推送系統和基于同行大數據算法的學習路徑規劃的系統,以用戶友好的輕松賦能的智能化問答和服務推薦系統來實現。借助數字化技術和多方協作,學習中心將實現幾個優勢:一是跨企業的行業性學習社群,二是基于同行業同城人才的交互數據支撐下的適配性學習內容,三是AI賦能的人與知識的高效對接及路徑規劃,四是高水準培訓機構及咨詢機構的專業雙碳知識、方法、技術、案例匯總。作為公益機構,我們希望能促進這些知識的生產、擴散和自由流動。
目前我們的專家團隊正在研發構建企業內人員雙碳能力評估指標體系,以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行業舉例,專家團隊初步梳理了以崗位職能對應的知識內容:有面向高級管理層的,比如戰略規劃部、可持續和碳中和工作組的相關內容;也有面向中級管理層的,比如說供應鏈管理部門、采購部門的內容。我們力求做到分門別類。
項目亮點三,行業性的人才激勵計劃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內部的人力成本。學習中心的有效良性運轉需要一個激勵機制提供支持,企業提供雙碳人才和供應鏈伙伴的賦能資金,同時由公益機構來配捐,形成雙碳人才加速計劃的資金池。這樣的設計對于企業有多個好處,包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企業的人才賦能資金,提升企業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在企業內以及價值鏈都有更多的受益;對公益機構來說,公益基金的使用效率也得到提升,有助于實現公益項目的可持續性。
項目亮點四,有項目團隊影響力賦能,實現多維共贏。在過去幾個月,萬科公益基金會給這個項目提供了種子資金,項目策劃共創團隊有很多來自我們長期的合作伙伴,這些機構和企業代表持續給項目團隊賦能。我也借此機會,感謝在初創階段就給予支持的多家伙伴,感謝騰訊、匯豐銀行、SEE、WWF、鳳凰衛視。
借今天這樣一個機會,我向感興趣參與這個項目的單位發出邀約,邀請大家來參與共創“零碳加速度”中國雙碳人才計劃。這個計劃將面向幾類共創伙伴:一,公益機構、環保基金會,愿意推動公正轉型、制造業供應鏈減碳、產業從業人員雙碳能力建設的機構;二,能源電力、汽車、酒店及其他建筑設施運營類的“鏈主”企業,希望加強供應鏈合作伙伴賦能、推動自身供應鏈減碳、提升ESG表現的企業;三,雙碳和氣候變化應對領域的優質知識和專業服務提供商;四,關注全球氣候變化雙碳目標和人工智能賦能的知識或信息服務的互聯網平臺。
如果有機構和企業感興趣,期待有機會在線下能跟你們做進一步的溝通和推介。我們也計劃在COP28上與國際同行開展對話。剛剛的幾個圓桌大家反復聽到一個詞叫“解決方案”,我們在COP28也有一個解決方案館。我們也希望和伙伴們一起共同推進落實《巴黎協定》所需要的能力建設。
最后,我們做了一個“零碳加速度”集結號的視頻,希望大家加入我們共創的團隊,共創有力度、零碳有速度,零碳加速度,我們一起為企業氣候行動賦能。
謝謝!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