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bblb"></form>
<sub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sub>

<address id="tbblb"></address>

    <form id="tbblb"></form><noframes id="tbblb"><address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address>

      國資委要求“強化國資投資電網”:不該讓電網成碳中和最薄弱環節

      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碳交易網2023-09-27 15:54

      中國的雙碳進程已步入第三個年頭。在這三年的謀篇布局中,發電集團千帆競進,逐鹿新能源開發,將風、光裝機推上了9億千瓦的歷史高點,發展勢頭極其良好。
       
      然而,“電源”側建設的火熱,也意味著電網建設的壓力與日俱增。在碳中和大潮中,電網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沒有強大電網的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會成為一句空話。
       
      針對這個問題,華夏能源網注意到,9月20日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要強化國有資本對電網、石油天然氣管網、江河主干水網、信息通信網等領域投入”。電網投資,赫然列在第一位。
       
      張玉卓是能源電力領域的“行家里手”,曾掌舵神華和中石化兩大央企多年。晉升國資委主任半年多來,張玉卓先后密集調研發電集團以及電網企業,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存在的痛點做了深入研判。此番撰文力促電網投資,帶有先行的政策吹風意義。
       
      無獨有偶,國際能源署亦提出,在中國,加大電網建設是電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納的關鍵。國際能源署執行董事、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法提赫·比羅爾博士受訪時表示,相比中國熱火朝天的電源建設,“電網是極其重要的,很不幸的是,電網被遺忘了。”
       
      國資委要求強化國資投資電網,意味著電網不僅沒有被遺忘,更預示著一個新的大投資周期正在來臨。
       
      特高壓“缺口”巨大
       
      中國正大刀闊斧推進總計近5億千瓦的風光大基地項目建設,到不了“十五五”期末,三期風光大基地就全部并網了。在這之后,西北地區還將持續上馬更多集中式新能源項目,未來裝機量約35億千瓦(點擊閱讀:《從“要不要建”到“夠不夠用”,特高壓爭議二十年未了》)
       
      因此之故,2022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特高壓輸變電線路與大型風光電基地、清潔高效煤電一起,首次被最高層明確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的“戰略鐵三角”。
       
      在此前后,特高壓迎來了新一波建設高潮。35條在運線路之外,“十四五”期間,光國家電網就規劃了“24交14直”,涉及線路3萬余公里,總投資3800億元。截至目前,在運以及規劃建設中的特高壓總投資在1.6萬億元左右。
       
      需求方面,“十四五”風光大基地總裝機約2億千瓦,其中外送1.5億千瓦,外送比例達到75%。“十五五”風光大基地總裝機約2.55億千瓦,其中外送約1.65億千瓦,外送比例約65%。
       
      一般來說,一條直流特高壓可配送約1000-12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十四五”風光大基地1.5億千瓦新能源裝機中,需要新增外送通道容量約9200萬千瓦,對應8-10條直流線路,目前已規劃4條,缺口4-6條。
       
      按照“十五五”風光大基地外送規劃1.65億千瓦計算,假設約有50%的容量可利用現有特高壓外送,那另外50%還是需要新增外送通道,這一部分將對應7-9條線路。
       
      綜上,僅大基地項目,特高壓“缺口”就近15條,更遑論未來西北還將有更多新能源項目落地。
       
      在特高壓建設上,國家此前一直鼓勵民資參與。兩網曾多次嘗試引入社會資本,國企改革還曾明確要求電網企業引入保險、大型產業基金以及送受端地方政府所屬投資平臺等社會資本參股,以合資組建項目公司方式投資運營新建特高壓直流工程。
       
      然而,一條線路投資金額動輒幾百億元,投資門檻不是一般的高。同時,電網企業有自然壟斷屬性,即使引入社會資本,電網也要保留控股權和運營控制權,社會資本沒有決策權,最終大多是望而卻步。
       
      事實上,投資特高壓,電網企業還可以通過內部資金、銀行貸款、境內外債券發行、信托融資等方式滿足資金需求。比如,此前國家電網于上交所發行的100億元公司債券,三年期50億元,發行利率2.99%;五年期50億元,發行利率3.15%,比銀行貸款基準利率還要低。
       
      問題主要出在電網企業的投資意愿上面。張玉卓喊話國有資本強化電網投資,正是針對這一現實狀況。
       
      配電網建設推進難
       
      特高壓之外,隨著新能源持續大比例接入電網,配電網投資缺口日益顯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40.96吉瓦,占光伏總新增并網量的一半。然而,配電網建設的嚴重不足,成了分布式的“卡脖子”問題。
       
      例如,位于河北邢臺的隆堯縣,作為“整縣推進”試點縣之一,該縣供電局每周受理新增光伏用戶200戶左右,戶均申請容量30千瓦,分布式光伏出現井噴式安裝。
       
      隆堯縣是一個農業大縣,28%為農業負荷,在非灌溉期負荷較小,基礎農網配電設備容量與接入光伏發電容量差值過大,部分光伏發電無法就地消納,配電變壓器出現反向重過載,增加燒毀風險。
       
      隆堯的情況其實具有普遍性。為了應對分布式光伏大規??焖俨⒕W,發改委、能源局發文,要求大力推進智能配電網建設,鼓勵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的智慧能源系統和微電網。
       
      要解決問題,一方面,傳統的配電網要繼續改造升級;另一方面,應提高配電網對分布式新能源的主動響應和服務能力,在運行方式上主動適應有源配電網的需要。
       
      政策層亦強調,“配電網建設要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讓民資增量配電網與電網存量配電網形成對標和競爭,進而提升電網整體效率。”但是,由于電網企業對電量統購統銷的依賴,增量配電網進展極為緩慢。
       
      以河南省為例,鄭州市通過招商引資,引入了比亞迪建設新港新能源產業園。該產業園建成后年用電量或將超過5億千瓦時,這對于航空港區增量配電網來說是一塊“大肥肉”。
       
      為了配套比亞迪項目,明星增量配電網——鄭州航空港興港電力有限公司(興港電力)于2022年9月建成豫州變電站,耗資近1億元。此后,興港電力先后14次申報電源接入,均被以該變電站未納入升級電網規劃等理由拒絕受理。
       
      今年3月,為保證比亞迪項目用電需求,興港電力大股東航空港區管委會,決定將豫州變電站賣給國網河南,并要求興港電力將旗下全部配電網資產出售給國網河南。
       
      這樣的典型案例表明,增量配電利益分配存在的問題很難調和。一方面電網不想“分蛋糕”,另一方面社會資本尋求投資收益缺乏保障機制。在這樣的局面下,增量配電網建設只由能國資扛起大旗。
       
      區域環網建設要提速
       
      全國不缺電,單個省份、局地缺電要怎么應對?單個省份缺電,區域內相鄰省份能不能幫上忙?此前四川缺電就暴露出區域電網建設的嚴重不足。
       
      由于來水偏枯,2022年夏,額定容量8000萬千瓦的四川水電直接腰斬;另一邊,由于干旱高溫,四川最大瞬時用電負荷驟升至6500萬千瓦。
       
      6500萬千瓦的最大負荷,4000萬千瓦的有效水電出力,就算2000萬千瓦的煤電全部頂格發電,四川還是出現了不小的電量缺口。危急時刻,相鄰省份緊急調撥電力入川是一個救急的辦法。但前提是,入川電力要有電網。
       
      可現實是,相較于四川3000萬千瓦左右的外送電能力,2022年四川缺電時入川的省外支援電力僅有600萬千瓦,入川通道不足,導致電力入川保供難度特別大。
       
      省間電力互濟難,區域電力市場則能夠更大范圍內以市場化手段實現,且應急狀態下能更好的發揮平衡調節作用。道理很簡單,省和省之間出現供需波動時,省間資源有時難以作備用;而區域市場中,電力資源提供主體更多。從這個角度看,加快區域電網建設很有必要性。
       
      區域市場的建設基礎,軟性條件上,如果省與省之間在資源稟賦、負荷特性上有互補性,那就有助于區域市場推進;而從硬件設施上看,這就要求各省之間有堅強的電網結構,比如特高壓環網、以及省間特高壓通道等。
       
      2022年1月,發改委、能源局下發《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118號文),要求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
       
      118號文還特別指出,“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鼓勵建設相應的區域電力市場。”
       
      目前,長三角區域的電力市場有望加速落地。長三角所在的華東電網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四省一市。區域電網聯系緊密,互相調劑備用的能力較強,比如浙江和安徽負荷高峰有時差,福建水電、核電資源豐富;電網硬件上,華東特高壓環網已經形成,西電東送特高壓又分別送至上海、浙江、江蘇多個省市,可以靈活調劑省間電力余缺。
       
      要想建成一個個統一的、資源互濟的區域電力市場,加大區域電網投資必不可少。
       
      當全行業都在討論碳中和目標和增加清潔電力裝機時,電網建設是“修路架橋”這樣的基礎工作,電網建設不應該也不能成為實現碳中和的短板問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