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中國金融學會
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以下簡稱“綠金委”年會)在京召開,會上,《商貿流通業減碳理論研究與典型場景》研究報告發布。
報告顯示,隨著
新能源車輛、分布式光伏、節能建材、倉儲能效管理等減排技術在中小微企業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預計到2030年,商貿流通業可能實現1.3億噸至2.1億噸減碳量。根據2019年全國
碳減排數據推算,當行業普遍采用
碳標簽、綠色物流和使用綠電時,商貿流通業傳導至整體供應鏈減碳量有望達到7.7億噸。其中,小微經營者、政府等主體參與程度不同對整體
碳減排效果有明顯影響。
圖:《商貿流通業減碳理論研究與典型場景》研究報告發布
據了解,商貿流通業內,活躍著我國體量最大的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群體,為了解其綠色發展現狀、提供綠色金融支持,網商銀行與螞蟻集團研究院、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廈門大學合作組成研究課題小組,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商貿流通業自身低碳轉型及其對上下游傳導效應展開了研究。
本次“綠金委”年會是綠金委舉辦的第九屆年會,共發布了20項成果。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重慶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商奎,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參會,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主持了
會議。
會上,網商銀行黨委委員、同業總監林學冠表示,商貿流通業
節能減排潛力巨大,大量小微如同毛細血管般連接著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這些小微主體的綠色轉型,有利于帶動上下游各主體、產供銷各環節綠色發展,對于打造綠色供應鏈、引導綠色生產、促進綠色消費意義重大。“從我們的調研來看,由于自身意識缺乏、政府關注較少、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等原因,行業內小微主體綠色轉型還存在諸多難點,需要產業部門、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及企業等多方主體協同努力。“林學冠說。
記者了解到,“綠金委”年會還舉辦了多個平行分
論壇。在“綠色普惠融合發展”分
論壇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闞薇瀾、中國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研究處處長劉利紅、中國人民銀行臺州市分行副行長張華、湖州銀行董事長方鋒杰、江蘇銀行綠色金融部高級經理孫曙光及網商銀行小微綠色金融部副總經理胡毅浩等,就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實踐、科技賦能綠色普惠金融、綠色普惠供應鏈融資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
當前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大多數金融機構選擇“兩條腿”走路,即依托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和主體評級兩種不同方式對綠色小微進行認定。
其中,作為互聯網銀行的代表,網商銀行通過數字化金融高效激勵小微經營者綠色轉型的實踐,包括采用主體認定方式對小微進行綠色評價,搭建“小微企業綠色評級模型”高效完成小微綠色主體評價的自動化信息采集、評分和用戶觸達。
“經過多年探索,網商銀行的數字化綠色普惠金融模式有效性也逐步得到驗證。更加可喜的是,我們發現小微主體綠色經營發展與其風險表現呈負相關性,也就是說,對于一部分小微經營者來說,綠色轉型正在幫他們贏得發展先機。”胡毅浩表示,“我們認為,綠色普惠金融要解決的核心難點還是效率問題,相信未來主體評價方式會受到更廣泛認同。”
據悉,此前網商銀行積極推進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與多家機構共同起草并編制我國首個小微企業綠色金融團體標準《小微企業綠色評價規范》。截至2022年12月末,網商銀行累計為623萬家小微企業實現綠色評級,并累計為42萬戶小微企業提供綠色利率優惠,在發展便捷普惠金融服務的同時推動小微向“綠”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