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歐洲議會發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時表示,歐盟委員會將啟動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
“全球電動車市場充斥著平價的中國汽車,它們的
價格之所以低,是因為獲得了巨額的國家補貼,而這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馮德萊恩表示,歐洲對競爭持開放態度,但不允許競爭到底,歐盟必須保護自己免受不公平行為的侵害,但歐盟會與中國保持開放的溝通。歐盟需要做的是去風險,而不是脫鉤。他還強調了電動汽車對歐盟雄心勃勃的環境目標的重要性。
不過,這一提議遭到了歐洲最大汽車制造國德國以及歐盟行業官員的反對,歐盟多數成員國也表現出擔憂,他們質疑此舉會作繭自縛,傷及歐洲汽車產業,并害怕招致中國的對等反擊。
“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此前法國就提出過這樣的想法。這也說明了中國電動車競爭力比較強,可能會通過提高關稅等采取進一步的措施。短期內對中國電動車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提高關稅會對中國電動車出口有所限制。”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記者表示。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電動車企具備領先優勢。今年上半年,在全球電動車銷量排名前20的車企中,中國品牌占據了8個席位。其中,比亞迪以銷量119.1萬輛的成績排在第一,特斯拉銷量為88.9萬輛。去年同期,兩者之間的銷量差距不足8萬輛,今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約30萬輛。
過去幾年,歐洲車企雖然開始電動化轉型,但多數是試水階段,準備程度相對不高。隨著
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擴大,尤其是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歐洲車企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在中國,比亞迪在2022年超越一汽-大眾成為國內銷量冠軍,這對歐洲車企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德系和日系主流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逐年下降,引發了外資品牌的擔憂。
今年,比亞迪登陸慕尼黑車展,同時發布新車,這意味著在國內市場取得成功的比亞迪現在開始試水歐洲市場。此外,蔚來、小鵬、零跑、長城、吉利等多家車企均有出海歐洲的計劃。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市場,今年初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汽車已出口277.8萬輛,同比增長74%,出口額達到552億美元,增長103.6%。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汽車出口量占中國整車出口總量的比重從2018年的5.7%升至39.1%。
此外,中國電動車產業鏈具備優勢,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成本明顯低于其他市場。在核心零部件電池領域,中國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在全球市場排名第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