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以“可持續發展,綠向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可持續投融資(ESG)與自貿港建設
論壇。
論壇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三亞經濟研究院、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主辦、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擔任聯合主辦單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承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巡視員葉燕斐出席論壇,并發表《深挖潛力,持續促進可持續投資》為主題的主旨演講。
論壇期間,葉燕斐接受財聯社采訪表示,可持續投資潛力最大的很可能是能源領域。
財聯社:你的演講題目是《深挖潛力,持續促進可持續投資》。在你看來,可持續投資目前潛力最大的是哪些領域?
葉燕斐:潛力最大的很可能是能源領域?,F在
新能源效率很高,如果全網消納,可能比化石能源還便宜?,F在電網的消納能力有限,在這方面可能要發展抽水蓄能、輸電網絡建設、低碳技術等,將來可能要推動制氫相關
綠色技術的發展。
第二個潛力最大的是高碳領域。燃煤發電這樣的高碳行業的
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0%左右。以及鋼鐵、水泥這些主要的
碳排放行業的減碳潛力也很大。同行業里,對標能耗能效控制表現優異的前20%標桿企業,排在后面80%的企業在技術改造、能源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第三個是潛力比較大的領域是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銅冶煉、鋁冶煉、鋼鐵冶煉等。這方面技術目前已經具備,特別是包括多晶硅冶煉的有色金屬冶煉方面,將來可以引入光伏發電。光伏發電本身是直流電,冶煉用的也是直流電,負荷側如何更好的適應供應側,這方面的潛力很大。
財聯社:剛剛您提及能源領域潛力最大,剛剛會上也提到本次論壇通過購買、注銷聯合國
CDM清潔發展機制
碳信用產品,用于抵消包括航空交通在內的碳排放。您如何看待航空業的可持續投資潛力?
葉燕斐:航空業也是碳排放比較高的行業。各個統計發布結果不一,有些報告說能達到8%。
航空業有個區別于其他行業的特點,航空業的消費者承受能力比較高?,F在有很多成熟的技術,如可持續生物質燃料方面,不論中國還是海外的投資或生產都很豐富。現在已經出現了使用100%可持續航空燃料的航班,航油中添加15%、20%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的航班就更普遍了。航空公司主動自律的行動以外,是否納入
碳市場也是值得考慮的。
財聯社:關于可持續投資的挖掘,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做什么引導或者管理嗎?
葉燕斐:從金融方面來說,我們去年頒布了《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求銀行業保險業等金融機構從理念戰略規劃一直到流程管理,整個制度全面瞄準兩個目標——資產端和運營端漸進有序地實現
碳中和。目前相關機構在做這些規劃和實施工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