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對接幫扶單位上交所的支持下,宿松縣成功開發全省首個光伏電站碳普惠項目,預計每年可開發二氧化
碳減排量約1萬噸、實現生態價值超100萬元,惠及該縣村級光伏電站151座、村集體70個、農戶5742戶,目前首期碳收益即將兌付。
“這下好了,運維有了兜底,不用到處找人、跑前跑后籌集運維費了,電站可以更好發揮助農作用了。”8月23日,宿松縣河塌鄉斗山河村光伏電站內,來回巡查的電站管理員賀歡高興地說道。斗山河村建有4座光伏電站,如今均過了5年保修期,每年運維費超1萬元,這讓賀歡一度愁眉苦臉。隨著光伏電站碳普惠項目的實施,該縣151座村級光伏電站均有了運維兜底。
近年來,該縣充分借助上交所
平臺,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探索金融支持光伏電站碳普惠項目、融入長三角碳普惠體系。在上交所幫扶下,該縣聘請專業機構深入摸底縣內
碳匯資源,全面收集林地、湖泊、
新能源發電等產業發展數據,同時梳理各類減排場景,確定光伏電站項目
試點。
“相較林地、湖泊等資源,光伏電站數據可得性強,聯結農戶和村集體利益緊,作為碳普惠項目進行試點,具有較強操作性。”該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陳豐說。
試點項目定了,碳減排量如何評估?該縣發揮上交所牽引作用,邀請專業機構確定縣內光伏電站二氧化碳減排量,組織碳普惠項目
專家評審。經核算評估,該縣151座村級光伏電站每年可開發二氧化碳減排量約1萬噸。
該縣還以縣鄉村振興局為項目申報和交易主體,與上交所下屬上證數據有限公司達成交易,由該公司自愿出資購買項目簽發的
碳排放權,抵消其數據中心運營能耗產生的
碳排放量,實現其自身經營辦公碳中和。經測算,首期碳收益約137萬元。
為了管理好碳普惠收益,該縣設立光伏電站運維基金,用于解決縣內光伏電站因資金缺乏導致的運維管護不到位、發電效率不高等問題。同時,該縣支持金融機構對具有碳匯資產交易價值的光伏項目開發針對性金融產品等,用市場化機制發揮光伏電站的效益。
“我縣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振興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研究拓寬鄉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打造
綠色低碳服務鄉村振興縣域品牌。”該縣副縣長賀銳驍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