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
綠色低碳發展。”近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上海藍皮書: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2023)》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闡釋。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上海資源環境藍皮書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上海市生態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周馮琦研究員表示,2023年度《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以“‘雙碳’背景下上海全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研究”為主題,從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保障對上海全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展開系統探索研究,提出上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策略建議,為相關決策部門提供參考。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藍皮書從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四個方面建立了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評價指標體系。以此對長三角城市群的分析結果表明,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綜合得分居于長三角城市群首位,但四個維度發展不均衡。降碳、減污、增長三個維度的得分靠前。而受人口密度、城市開發強度等因素影響,目前上海在擴綠維度尚未形成競爭優勢。
在降碳方面,藍皮書重點關注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建筑減碳的過程管理、綠色交通體系四個領域,指出上海需要重點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升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和利用規模,強化能源科技創新支撐,構建協同互補的區域能源合作體系。注重綠色標準、設計的引領作用,提升制造業數字化和循環水平。擴大建筑
碳排放實時監測
平臺覆蓋面,開展高精準的建筑能效和
碳排放預評價。以一次能源的低碳化和終端能源消費的電氣化為方向,降低交通領域碳排放強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在減污方面,藍皮書重點關注了協同減排和制度創新兩大領域,認為上海需要以NOx和VOCs協同減排為主要對象,以結構優化和源頭控制為主要驅動的重點方向,通過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強化VOCs源頭防控、實施移動源智慧監管、提升面源管控水平等實現協同減排。上海推進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需要重點完善行政合作框架、強化多元協作載體、提升技術創新賦能和構建協同治理網絡。
在擴綠方面,藍皮書從世界級濱水空間開發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鄉公園體系入手,指出上海在世界級濱水空間功能優化改造過程中應將濱水空間特色、環境質量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作為重點,并引入多元主體開發模式,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制定針對性的資金扶持政策。上海應推進公園體系結構的多層次、多樣化、一體化發展,改善公園綠地布局的連通性、可達性、公平性,增強公園服務功能的復合性、特色性、生態性,實現公園建設政策標準的統一性、創新性、統籌性。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在增長方面,藍皮書重點聚焦
新能源汽車產業、氫能產業、綠色低碳新材料產業三個領域,提出上海需要在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生態構建、創新激勵手段、綠色低碳轉型引導、充電基礎設施管理等方面優化
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促進氫能供給側全面降本,推動氫能全產業鏈協同與跨區域協作,構建氫能全鏈條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綠色低碳新材料產業提質增效力度及其協同應用,將綠色低碳新材料產業融入全國和全球高端制造產業鏈和價值鏈。
為保障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協同推進,藍皮書從科技、金融、統計核算體系等方面探討了相關保障措施。藍皮書認為,為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上海要推動科技引領能源與產業低碳化轉型,綠色低碳技術協同化創新,以及推動要素政策系統性支持。為發揮金融的支撐作用,上海要著力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碳市場,推動上海國際
碳金融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碳金融產品及其衍生品。為發揮統計核算體系的支撐作用,上海要以推進能耗“雙控”制度轉向碳排放“雙控”制度為抓手,以賦能基層、激發各類減排主體動力和活力為目標,建立健全“城市—行業—企業”三個層次有機銜接的碳排放核算體系。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