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雙碳”背景下,
綠色建筑在各地加快推廣建設。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超過303億平方米,節能建筑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比例超過64%;全國累計建成
綠色建筑面積超過100億平方米,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
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90%左右。
“我國建筑全過程
碳排放占全國
碳排放的50%以上,房地產及關聯產業
節能減排潛力大,任重道遠。”近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楊衛江在2023
碳中和高峰
論壇暨第四屆清潔熱能行業發展大會上表示,當前,一大批企業開始了綠色低碳轉型,在設計與建造方面與綠色材料為框架,融入綠色施工技術和
新能源技術,實現建筑綠色化,在運營方面以數字計算以監測
平臺為支撐,推進綠色物業與綠色生態的發展,通過引入綠色生態文化與
低碳生活節奏,營造綠色生態氛圍,從而實現
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社會共建共享。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太陽能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張昕宇則認為,在“雙碳”目標下,作為碳排放大戶的建筑行業正在加快轉型速度,不斷提高建筑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而空氣能作為替代燃燒供熱、實現電力-熱量轉換的方式,與光熱、光伏一樣,是實現碳中和的支撐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積極推動嚴寒、寒冷地區清潔取暖,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加快工業余熱供暖規?;瘧?,積極穩妥開展核能供熱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熱泵、生物質能、地熱能、太陽能等清潔低碳供暖。
《“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同樣提出,加強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廣應用地熱能、空氣熱能、生物質能等解決建筑采暖、生活熱水、炊事等用能需求。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清潔供熱分會會長、太陽雨集團總裁陳榮華表示,在“雙碳”目標下,綠色低碳是我國未來最具確定的發展賽道。企業要在空氣能賽道上,加大制造端重資產投入、研發端重資源投入和市場端重資金投入,推出針對各類工商業、社區及園區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低碳系統解決方案。
據介紹,熱泵的原理是通過壓縮機等設備迫使低溫熱源轉化為高溫熱源,僅消耗少量電量,就可以得到較大的供熱量。目前,空氣能供暖在吉林省、廣東、山西等多地推廣應用。這種空氣能熱泵供熱,通過壓縮空氣,吸收空氣中的熱量來制熱。
“相比其他熱源熱泵,空氣源熱泵適用范圍更廣、運行成本更低,具有節能高效、環保、安裝簡單、適應惡劣環境、穩定性強和使用壽命長等特點。”中國制冷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荊華乾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