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實現預期目標
《中國銀行保險報》:全國碳市場建立將滿兩年,您如何看待碳市場建立之后的發展成效?
魯政委:從全球范圍來看,碳市場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市場,從它出生至今可能不過20年。我國在沒有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平穩地推出了碳市場,使其能夠有序運轉,讓整個社會逐漸了解這個市場,已經邁出了一大步。
兩年時間里,參與碳市場的企業不斷完善各項設施,從一開始的沒有賬戶、沒有對應的
交易系統,到現在
交易系統逐漸完善,企業
開戶陸續增多。同時,更多企業開始配備對應的
碳交易人員,不斷地提升碳市場參與度。
據公開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每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約2.38億噸,累計成交額約109.1億元人民幣。全國碳市場整體運行平穩有序,交易
價格穩中有升,
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已實現預期建設目標。
不過,目前全國碳市場仍然處于起步期,一是交易量還不夠大;二是還存在“潮汐效應”,履約期與非履約期間價格存在波動;三是目前碳配額采取免費分配方式。此外,金融機構還沒有進入碳市場。未來,隨著第一階段任務完成,這些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
《中國銀行保險報》:您對進一步活躍全國碳市場有何建議?
魯政委:全國碳市場交易更加活躍,一定要有金融機構的參與。當前,全國碳市場只納入電力企業,同類型企業的市場行為會高度趨同。但在一個市場中要發生交易,一定要有買有賣,如果是“單邊市場”,只有賣或者只有買,交易很難達成。
因此,一是要擴大行業覆蓋面,除目前已有的電力行業外,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等行業都要納入;二是金融機構要作為“中介機構”參與進來,這有助于潤滑碳交易;三是要逐步提高有償碳配額占比,給出碳配額的變化路線圖。目前,全國碳市場在碳配額管理方面實行免費分配方式,如果始終給企業免費派發碳配額,將無法凸顯
碳價格信號對市場的引導作用。未來,還要逐步推出碳衍生品市場。從國際上來看,衍生品的成交往往比現貨更加活躍,而且會是現貨市場的幾十倍之多。同時,引入衍生品也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碳排放風險,做好風險對沖。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