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轉化、融合共生,生態產品第四產業“展新顏”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已走過50年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工業污染治理為主的污染末端治理階段。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將污染治理投入納入企業經營成本,總承包、設備采購成為項目實施的主要模式,在此期間,屬于第二產業的環保裝備制造業蓬勃發展。第二階段是以污水垃圾處理、黑臭水體治理等為主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階段。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環保基礎設施投入依靠使用者付費和政府補貼,在此期間,特許經營、PPP等模式得到應用推廣。2016年,屬于第三產業的環保服務業超過環保裝備制造業,實現了環保產業升級轉型?,F階段為第三階段,是以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碳達峰
碳中和等為主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階段。按照“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探索將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投入納入區域開發經營成本,EOD模式順應了新階段的發展需要,生態產品第四產業將成為新經濟增長點?!渡鷳B產品第四產業:理論與實踐》專著中系統論述了生態產品第四產業的提出背景、基本原理、實踐基礎、體系框架、價值核算、供給需求、交易機制、產業模式及發展政策體系等。
EOD模式下,生態環境治理提高了生態產品供給,關聯產業開發經營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經營收益,能夠在項目層面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培育生態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是發展生態產品第四產業的重要舉措。例如,通過提升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適度發展生態農業、數字經濟、精密儀器等環境敏感型產業;打造文旅休閑、醫療康養、經濟作物種植等生態環境依賴型產業;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區域發展光伏、種植養殖與加工等復合型產業。
在市場激勵下,EOD模式有利于充分激發實施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結合數智化、規?;?、標準化、品牌化等舉措不斷為產業發展賦能,實現生態環境對產業增值溢價最大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