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bblb"></form>
<sub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sub>

<address id="tbblb"></address>

    <form id="tbblb"></form><noframes id="tbblb"><address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address>

      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

      文章來源:未知碳交易網2023-07-07 16:53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發〔2022〕18號)和省市相關文件精神,推動《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重點任務攻堅突破,現制定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
       
      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1.增強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力。做強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中船海洋裝備研究院等海洋高端創新平臺,推進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古鎮口校區二期等校區建設,加速建設青島國家海洋科學城核心區。發揮科技成果交易大市場、高校科創成果交易轉化中心等載體效能,推動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核心運營機構落地運營,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0%。(牽頭單位:區海洋發展局、區工信局,參與單位:工委科創辦、區建筑工務中心、古鎮口核心區)
       
      2.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高校專家與產業鏈聯系對接機制,推動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促進關鍵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發揮大院大所專項資金、先進制造業二十條政策等創新政策激勵引導作用,優化“科技專員+揭榜掛帥”機制,試行經費“包干制”,聯合攻關重點技術50項以上。(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海洋發展局,參與單位:區財政局、區招才中心)
       
      3.突破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加快建設航空發動機實驗裝置等大科學裝置,支持求是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發展,積極創建省級、市級重點實驗室,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5家。培育打造創新創業共同體,鼓勵多元主體參與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發改局)
       
      4.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沃土計劃”,動態遴選設立高企培育庫和高企上市培育庫。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20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0家,推動規上工業領域科技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民營經濟發展局)
       
      5.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探索組建以龍頭企業、高校、研發機構為主體的創新聯合體,開展“訂單式”服務。鼓勵高校院所建立專業化、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和人才隊伍,創辦服務成果轉化的“學科性公司”。推進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和科技創新券服務。利用省級創新產品目錄,通過貸款貼息、股權投資、財政獎補等形式,支持企業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參與單位:區財政局、區招才中心)
       
      6.完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鼓勵金融機構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擴容升級“青創貸”,鼓勵銀行機構進一步放開做活科技融資業務。以成果創新性、先進性、應用價值和經濟社會效益評價為重點,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專利導航工程。(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參與單位:團區委、區地方金融監管局)
       
      7.引進培育一流創新人才。引進培育一批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復合型人才、卓越工程師和海外人才,遴選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人才總量突破84萬人。建立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優化“一站式”人才服務,強化金融賦能人才發展,為人才提供子女基礎教育學位“蓄水池”服務,強化人才住房保障。(牽頭單位:區招才中心、區工信局,參與單位:區人社局、區教體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住建局)
       
      8.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推進“校城產教”多元融合協同發展,打造古鎮口科教產融合園區。推動中職教育提質擴優、高職辦學規模擴增,支持職業院校與重點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教體局,參與單位:古鎮口核心區、區建筑工務中心、區人社局)
       
      二、聚焦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9.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打造智能家電、高端化工新材料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船舶海工、汽車、高端裝備制造3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壯大“5+5+7”重點產業集群,規上工業增加值力爭增長8%以上,五大傳統優勢產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精準補齊“五基”短板。“一業一策”實施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行動,滾動實施200個工業技改項目。(牽頭單位:區工信局)
       
      10.發展壯大新興產業。重點突破“芯屏”、海洋生物醫藥、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影視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芯屏”產業產值增長23%,人工智能等產業產值增長15%,建設運營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綠色低碳新材料、氫能等新興產業專業園區。超前布局深海開發、空天信息等未來產業,積極爭取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布局,探索設立未來產業試驗區,打造未來產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工信局、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園,參與單位:區海洋發展局、區影視產業發展中心、青島開發區、古鎮口核心區、中德生態園、董家口經濟區、泊里鎮)
       
      11.聚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七大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800億元。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啟用國家級航空物流超級貨站,引進培育30家大型批發貿易企業和區域總部,新增國家A級物流企業2家。(牽頭單位: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商務局、區工信局、區交通運輸局)
       
      12.壯大現代海洋產業。推進北海造船雙燃料散貨船、712所大型特種電機等項目建設,推動船舶海工裝備向高技術、高附加值和深遠海等方向發展。引進培育海洋生物醫藥龍頭企業,打造全國領先的專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鏈產值增長16%。高標準建設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國家級漁港經濟區。高水平建設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深度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助力青島打造海洋命運共同體示范區。(牽頭單位:區海洋發展局、區工信局,參與單位:海洋高新區、中德生態園)
       
      13.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氫能在交通運輸、工業等終端領域應用,建設氫燃料電池整車研發制造中心,助力打造“東方氫島”。結合新能源開發建設,布局大功率海上風電、高效光伏發電、智能電網等清潔能源裝備與關鍵零部件制造。壯大生態環保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污染治理、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環境監測等裝備產業。(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城管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區發改局、區交通運輸局)
       
      14.優化重化產業布局。謀劃論證董家口重大石化項目,高質量建設董家口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產業園。推進青島特鋼百萬噸氫冶金示范項目和高品質特鋼項目。用好全省“兩高”行業電子監管平臺,推進“兩高”行業能效升級。(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發改局、董家口經濟區)
       
      15.加快培育“青島金花”。深入參與青島名牌神州行活動和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支持企事業單位、高校院所參與國際、國家、行業等標準制定和修訂,支持企業應用數字孿生、在線監測、過程控制、質量溯源等現代管理方法和工具,建立質量管控體系,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進一步培育推介現有青島金花培育企業。(牽頭單位:區市場監管局、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農業農村局)
       
      16.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實施“強芯擴屏”行動,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園、京東方顯示模組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推進中國電信青島云基地二期等項目,實現5G信號全覆蓋,加強數字社會建設,完善城市云腦,建成智慧社區205個,拓展智慧交通等信息化應用場景。發揮數據中心省級工業互聯網行業節點作用,全面融入“2+5+N”省級一體化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牽頭單位:青島開發區、中德生態園、區工信局,參與單位:海洋高新區、區發改局、區交通運輸局)
       
      17.全面深化數字賦能。實施數字經濟產業體系培育行動,新建15個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完成300家企業數字化改造,建設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實施數字技術應用場景打造計劃,推廣復制“燈塔工廠”建設模式,開放數字應用場景200個以上。(牽頭單位:區工信局)
       
      三、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18.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規范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穩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用好專項債券資本金政策,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做好專項債券項目準備,力爭通過國家審核項目和獲得分配額度位居全市前列。優化專項債券資金投向,支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支持重點區域項目建設。(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財政局)
       
      19.分類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強化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全要素推動100個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林水利、社會事業、科技創新等補短板項目。加強投資運行調控,持續推進實體經濟振興、城市更新攻堅,通過技改投資獎補、房產政策調整等措施鼓勵引導項目實施。(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住建局,參與單位:區城管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20.完善立體交通網絡。推動京滬高鐵輔助通道開工,加快沈海高速、青蘭高速和董沂鐵路建設,實現明董高速西海岸段通車,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推進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實現6號線一期空載試運行、13號線二期北段通車。加密西部鄉鎮對外交通網絡,建立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的農村公路體系。(牽頭單位:區交通運輸局、區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指揮部)
       
      21.構建現代流通體系。提升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價值,加快建設膠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啟用國家級航空物流超級貨站。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出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實施意見,建成前灣港區泛亞碼頭、液化天然氣三期碼頭,統籌黃島、董家口油氣碼頭和儲備庫布局調整。完善“5+7”城鄉配送節點體系,探索開展城市配送、無人機配送等新模式。(牽頭單位:區交通運輸局、青島自貿片區、董家口經濟區,參與單位:區商務局、黃島海關、董家口港海關)
       
      22.發展綠色智慧交通。持續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進煤炭、鐵礦石等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構建以電氣化鐵路、節能環保船舶為主的中長途綠色貨運體系。推進青島港擴大風光氫儲綜合利用,加快建設智能化、自動化碼頭,鼓勵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港作船舶使用電能或LNG動力。加速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車輛推廣應用,更新新能源公交車100輛。推進北斗導航、城市交通智能化、路網運行與監測等技術應用研發。(牽頭單位:區交通運輸局,參與單位:區工信局、區發改局)
       
      23.推動消費擴容提質。推出消費擴容提質系列措施,深化開展促消費活動,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改造提升海上嘉年華等20條步行街,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促進消費活力加快釋放。強化建設鄉鎮商貿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礎設施。(牽頭單位:區商務局、區住建局,參與單位:區工信局、區文旅局、區民政局)
       
      24.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度融入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推動構建沿黃流域關港鐵協同機制,加強與鄭州、西安、成都等自貿試驗區城市互動發展。落實黃河流域省會和膠東經濟圈“9+5”城市陸海聯動合作倡議,探索跨區域產業合作新模式,引領膠東經濟圈與沿黃流域城市群協作發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強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緊密合作。(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商務局、青島自貿片區,參與單位:黃島海關、董家口港海關)
       
      25.打造自貿試驗區升級版。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實施自貿試驗區2.0版,探索形成30項首創式、差異化、集成性制度創新成果。聚焦航運貿易金融耦合,繁榮大宗商品生態圈,發展新型易貨貿易、離岸貿易等新業態,外貿進出口額增長5%。(牽頭單位:青島自貿片區)
       
      26.提升開放型經濟質效。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拓展國際交往渠道,高水平運營德國國際客廳、日本國際客廳。積極鏈接全球市場,組織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面向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洽談活動,搶抓經濟復蘇先機。建強開放平臺載體,高標準建設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提升青島開發區核心承載功能,高水平發展前灣綜合保稅區和西海岸綜合保稅區。(牽頭單位:青島開發區、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區商務局,參與單位:區文旅局、區外事服務中心、黃島海關、董家口港海關)
       
      27.提升雙向投資水平。大力吸引外資集聚,鼓勵世界500強、行業頭部企業等跨國公司來新區發展。支持本土大企業在價值鏈中高端環節開展跨國經營,健全企業走出去預警與風險防范機制。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350家,完成信用培育企業10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長20%,貨物進出口額穩定增長。(牽頭單位:區商務局、區招商中心,參與單位:黃島海關、董家口港海關)
       
      28.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貿易進口規模超過2000億元。率先開展綠色貿易規則銜接,促進綠色貿易較快發展。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擴大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等服務進口,助力建設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四、系統推進市場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29.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激活企業發展活力。推動區屬企業強化戰略資源整合能力,在重點產業鏈發展、重點片區開發等領域更好匹配城市發展戰略。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構建“效益+貢獻”綜合考評體系,持續提升國有經濟競爭力。(牽頭單位:區財政局)
       
      30.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若干措施,全面落實個體工商戶及中小微企業稅費優惠政策,促進市場主體提質增量。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工程,支持更多中小企業融入龍頭企業產業鏈。(牽頭單位:區優化營商環境辦公室、區民營經濟發展局、開發區稅務局、黃島區稅務局)
       
      31.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處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和低效用地1.7萬畝。推動海域使用權分層立體設權。深化“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改革,深入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統一規范高效的人力資源市場,探索建立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有效銜接機制。加強公共數據規范化管理,推動數據資源要素寬領域多場景利用。(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海洋發展局、區人社局、區工信局,參與單位:開發區稅務局、黃島稅務局)
       
      32.建設高效服務政府。制定新區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開展工作成效“回頭看”行動,推動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擴大“一碼亮證”應用領域,率先建成“無證明城市”。實施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強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在國家級新區營商環境評測中保持前列。(牽頭單位:區優化營商環境辦公室,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司法局、區行政審批局、區市場監管局)
       
      五、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33.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完成既定目標,爭創山東省示范。推進金能棋子灣、膠州灣海上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推動大唐黃島發電有限責任公司100MW/200MWh儲能電站項目實施。做好小珠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服務,推動海上能源島試點。(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參與單位:區海洋發展局、區自然資源局、區城管局、區行政審批局)
       
      34.實施清潔能源替代計劃。開展供熱能源替代工程,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地區“煤改氣”“煤改電”,實施1萬戶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推進充電設施建設。拓展氫能在汽車、軌道交通、港口、化工、發電及備用電源等全場景應用。(牽頭單位:區城管局、區工信局、區發改局,參與單位:區住建局、區交通運輸局)
       
      35.實施煤炭消費壓減計劃。嚴控新增耗煤項目,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減少非電行業燃煤消費。加快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關停大唐黃島發電有限責任公司3號機組。實施燃氣發電示范,開展中燃明月燃氣熱電項目前期工作。(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參與單位:區城管局、區工信局)
       
      36.強化能源安全保障。推動220千伏崖前輸變電、光電產業園等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本地電力保障能力。推進中石化董家口LNG項目擴建,提升天然氣上游氣源保障能力。加快建設原油管道,建成董家口港區原油商業儲備庫,提升港口原油接卸能力。建立能源應急保障調度機制,提升調度儲備能力及運維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交通運輸局、董家口經濟區)
       
      37.加強自然碳匯調查評價。開展森林、濕地、海洋、土壤等碳匯本底調查、碳儲量評估、潛力分析。推動自然碳匯交易中心(山東)投入運行。(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海洋發展局,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38.創新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化氣候投融資國家試點,籌辦中歐環境與氣候論壇。積極參與用能權交易工作,探索開展用能權確權,破解優質項目落地能耗要素制約。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推動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建設。(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生態環境分局、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參與單位:區海洋發展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會展業發展促進中心、金融科創區、區財政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統計局)
       
      39.增加綠色金融產品供給。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商業可持續原則,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運用綠色票據、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持續加大綠色貸款投放。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發行碳中和債等綠色債券。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推行環境污染責任強制保險等綠色保險。(牽頭單位:區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黃島支行,參與單位:區財政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40.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開展綠色工廠和綠色社區創建活動,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暢通綠色產品銷售渠道,擴大節能環保汽車、節能家電等綠色產品供給。推廣綠色建筑標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開展近零能耗建筑試點示范。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創建30個生活垃圾分類五星小區。(牽頭單位:區城管局、區住建局、區商務局,參與單位:區交通運輸局、區工信局、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
       
      41.建設全國美麗海灣。整治靈山灣等灣區生態岸線,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繪就岸綠灘凈、島秀灣美的生態畫卷。推進海洋環境預警監測能力建設,提升赤潮、綠潮等生態災害防控能力。(牽頭單位:區海洋發展局,參與單位:區綜合執法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城管局、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
       
      42.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開展大小珠山等山系生態修復,實施森林撫育10000畝。加強白馬河等河湖、唐島灣國家濕地公園等濕地保護管理,堅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機制,防治外來物種侵害。(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局,參與單位:區海洋發展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43.建設現代水治理體系。有序實施規模化海水淡化項目,推動海水淡化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體系,建設海水淡化基地。建設鐵山水庫等4個安全防護及智慧水務工程。實施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完成西馮河、南辛安河等河道整治,提升龍泉河、鐮灣河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推進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完成61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實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牽頭單位:區城管局、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班,參與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農業農村局)
       
      44.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污染整體防治能力。實施污染物協同控制,鞏固重污染天氣清零成果,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開展新污染物治理,嚴格建設用地環境準入,提升土壤污染源頭防治水平。(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
       
      45.打好凈土保衛戰。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總量、農業面源污染等污染源頭管控,提升土壤修復質量。(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農業農村局、區住建局、區自然資源局)
       
      六、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打造美麗宜居典范城市
       
      46.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合理確定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局)
       
      47.高效推進城市更新和建設。推動154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項目。加快王臺、自貿、董家口等重點低效片區開發改造,實施40個重大項目,征遷騰地6000畝以上。推進G228丹東線等15個重點道路工程,打通隱珠二路等6條未貫通道路,實現珠江路全線通車。開展濱海學院站TOD等城市設計。(牽頭單位: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指揮部、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區交通局、建筑工務中心、區城管局、區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指揮部,參與單位:青島開發區、青島自貿片區、董家口經濟區、長江路街道)
       
      48.強化城市精細管理。加強數字社會建設,完善城市云腦,建成智慧社區205個,拓展智慧交通等信息化應用場景。建設5處公共停車場,新增泊位1400個。改造公交站點100處。集中開展線纜入地、亂貼亂畫整治等行動,加大違法停車、破壞市容等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城管局、區住建局、區交通運輸局、區綜合執法局、開發區公安分局、黃島公安分局,參與單位:區行政審批局、區機關服務中心)
       
      49.加快建設公園城市。完善公園城市建設長效機制,完成4處口袋公園、2條濱海綠道、5處林蔭廊道等建設。實施宜林荒山荒地、火燒跡地、疏林地生態修復造林工程。(牽頭單位:區城管局、區自然資源局)
       
      七、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50.抗牢糧食安全重大責任。守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新建高標準農田面積1.5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面積2.1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25萬噸。開展糧食綠色倉儲提升行動,新建大場糧所鐵山儲備庫,對王臺糧所、六汪糧所、泊里糧所、大場糧所等糧所糧站實施升級改造。強化現代種業發展,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和良種繁育推廣。(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發改局、現代農業示范區、區海洋發展局)
       
      51.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好12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培育1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增3家鄉鎮商貿中心,壯大海青茶、寶山藍莓、大村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集群。(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商務局)
       
      52.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修建“四好農村路”54公里,改造供水管道13公里,建成21個美麗鄉村示范村,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城管局、區交通運輸局)
       
      53.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五年過渡期內“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廣“鄉村公共資源+共富公司”模式,接續開展東西部協作和省內幫扶工作,全面完成各項任務指標。(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工委組織部)
       
      54.創新鄉村振興體制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制度改革。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頭雁領航”工程。推廣“村法律顧問+專職人民調解員”工作模式,鼓勵公證、司法鑒定、仲裁等法律服務向農村延伸。(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工委組織部、區自然資源局、區司法局)
       
      八、推動文化自信自強,匯聚高質量發展精神力量
       
      55.建設新時代文明西海岸。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網絡正能量傳播體系,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牽頭單位:工委宣傳部、區文明辦)
       
      56.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深挖齊長城文化、海洋文化、瑯琊文化等歷史文脈,推進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挖掘楊家山里、海軍基地(海軍公園)等紅色文化遺產。推進剪紙、年畫、茂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打造非遺特色鎮、特色街區。(牽頭單位:區文旅局、區自然資源局)
       
      57.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啟用市民中心,開放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打造城市文化地標和市民精神家園。建成大學城六大公共場館,增建文體設施20處,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1.5萬場次。啟用奧體中心體育館,承辦中甲聯賽、山東冰球聯賽、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吸引職業俱樂部和高水平賽事長期落戶,加快建設體育強區。(牽頭單位:區文旅局、區教體局、古鎮口核心區)
       
      58.大力發展時尚文化產業。高標準建設青島影視基地,新引進影視企業100家,備案拍攝作品100部。推動中國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峰會、青島影視博覽會順利舉辦。建成歐米勒鋼琴產業園,籌辦鳳凰音樂節等本土節慶活動。創新啤酒節運營模式,提升國際化、標準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承辦青島數字文化應用產品交易大會等重點會展活動300場。放大西海藝術灣等藝術展示功能,推出虛擬現實場景,精心策劃潮人聚集地和網紅打卡地。(牽頭單位:靈山灣影視文化區、區影視產業發展中心、區文旅局、團區委、區教體局、區會展業發展促進中心)
       
      59.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國家級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實施“兩灣一島一線”重點任務攻堅,高水平服務保障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精準招引文旅重大項目,引領高端旅游市場發展。推動東方貝殼文化博覽園等總投資700億元的40個文旅項目早日建成運營。建設唐島灣文化藝術中心,推出全市首個大型實景演藝項目,打造旅游核心“爆點”。(牽頭單位:區文旅局、區招商中心)
       
      九、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持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60.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編制出臺促進共同富裕行動方案,打造共同富裕標桿樣板,形成一批具有新區辨識度的制度創新成果。開展鎮村共富公司試點,繪制共同富裕需求數字地圖和資源分布圖。(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工委組織部,參與單位:區人社局、區工信局、區衛健局、區民政局)
       
      61.提高就業容量質量。開展全省就業環境友好型城市試點,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建設就業見習基地30個,職業技能精準培訓8000人,新增公益性崗位8100個,引進青年人才3萬人。(牽頭單位:區人社局、區招才中心,參與單位:區殘聯)
       
      62.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施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行動計劃,開工建設煙臺路小學、淮河西路幼兒園等學校16所,增加學位1.3萬個。深化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打造3所省級高水平職業學校和6個特色專業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牽頭單位:區教體局)
       
      63.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打造半島區域醫療中心。推進建設腫瘤醫院等9個高水平醫療項目,啟動區中心醫院提升工程,青島婦女兒童醫院西海岸院區基本竣工。建設省級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成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5家名醫基層工作站。加快區中醫醫院、區第二中醫院遷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牽頭單位:區衛健局)
       
      64.增強民生保障能力。持續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繼續做好企業保險服務工作。建設54處醫保工作站,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推動DRG支付方式改革擴面覆蓋。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牽頭單位:區人社局、區醫保局)
       
      65.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統籌城鎮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新市民和引進人才住房保障需求,推動城鎮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全覆蓋。持續推進公租房建設,穩步增加小戶型、低租金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牽頭單位:區住建局)
       
      66.建設全齡友好型社會。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設普惠托育項目18個,新增托位1730個。建成老年大學三沙路校區。(牽頭單位:區衛健局、工委老干部局)
       
      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新區
       
      67.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持續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策略。加強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推動縣級以上疾控機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全覆蓋。(牽頭單位:區衛健局)
       
      68.確保經濟安全運行。加強重要經濟指標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健全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有效機制。推進落實“金安”工程,加強財政金融等領域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財政局,參與單位:黃島公安分局、開發區公安分局)
       
      69.建設平安和諧新區。堅持和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推進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行動,落實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食品藥品全過程安全監管,不斷提升食品藥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常態化機制化推進掃黑除惡,依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跨境網絡賭博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創新群防群治格局,加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牽頭單位:工委政法委、工委網信辦、區司法局、區應急管理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社會治理中心、開發區公安分局、黃島公安分局)
       
      70.完善現代應急管理體系。完善智能應急指揮系統平臺,提升監督管理、預警發布、指揮救援等功能。健全應急物資儲備管理體系,規劃建設新區救災物資儲備庫,綜合提升應急保障能力。(牽頭單位:區應急管理局、區發改局,參與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海洋發展局、區氣象局)
       
      十一、切實抓好組織實施
       
      71.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區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作用,統籌研究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完善政策,加強指導。
       
      72.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圍繞科技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標準化創新發展等領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加強評估督導考核,確保各項工作具體化、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進落實,建立重點工作臺賬,建立問題發現、協調、解決、反饋閉環管理機制。
       
      73.營造濃厚社會氛圍。及時挖掘各單位在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大宣傳報道力度,注重推廣示范,推動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濃厚氛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