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舉辦一周年之際,《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在
北京發布??沙掷m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開放科學計劃”、向聯合國贈送多套全球可持續發展數據產品、大數據支持非洲
綠色長城建設(GGW-BDF)在線評估工具、“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ASSA)”成立、《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2)》發布等多項成果寫入報告。
該報告全面梳理了全球發展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推動倡議落實的主要舉措和取得的進展,并就加強倡議合作、推進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建議。
報告梳理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時,從
平臺建設、伙伴關系、資金支持、能力建設、項目合作、知識分享六方面概括了《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清單》32項務實舉措落實情況,其中第28項“開展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計劃,研制并分享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數據及信息”已有早期成果。
在八大重點領域之一“數字時代互聯互通”中,報告介紹,全球發展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發射全球首顆專門服務2030年議程的科學衛星,同各方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計劃,向聯合國贈送全球多項數據產品,聚焦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陸地生物、氣候行動等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定量監測和評估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落實2030年議程提供了科學數據支撐。中國牽頭發起的“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開放科學計劃”已面向全球共享影像數據9萬余景。2023年2月,聯合國衛星中心發布了利用SDGSAT-1等數據評估土耳其、敘利亞地震的報告,幫助當地政府和國際組織制定救助政策和跟進災后重建。2022年6月,中方發布大數據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在線工具。2022年9月,65個國家和地區的700余名代表出席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
論壇,成立“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ASSA)”。2022年9月“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
會議期間,中國政府發布《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2)》,通過42個典型
案例,貢獻31套數據產品、21種方法模型和33項決策支持。
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作為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國際科研機構,在全球發展倡議下,將繼續秉承創新驅動理念,高質量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評估數據合作與分享,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和大數據科技創新工作,讓數據成果、數據產品、數據報告等一系列科技成果惠及全球,與國際社會一道促進2030年議程的落實,共創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