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碳”目標需低碳發展與效益提升雙輪驅動
“雙碳”目標催生“低碳經濟”。碳既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也是重要的資產要素,碳資產將成為企業核心資產之一。在會上,
碳足跡是被提及最多的熱詞之一。
目前,我國“雙碳”目標的落實已從宏觀政策層面逐步進入企業落實層面。企業只有通過
碳盤查、碳足跡核算摸清家底,才能尋找到最佳脫碳路徑,明確與先進水平的差距,以及這些差距怎么補齊。但多位專家也指出,當前石油化工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最大困境就是“碳”的基礎數據非常薄弱。“沒有系統性數據,企業就不知道自身處于什么位置,不知道目標是什么,瓶頸在哪里。在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也稱‘碳關稅’)的時候,就沒有武器去進行國際談判。”吳昊說。為此,石科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石化行業的碳排放與碳足跡數據庫,針對不同的煉油生產流程,搭建了100多個總流程模型,計算了1萬多條碳流數據,最終形成了支撐100多個石化產品的碳足跡數據庫。
碳足跡的差距為碳資產價值發揮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在產品結構轉型的過程中,企業通過碳足跡數據對標,可以清晰判斷出哪些產品碳排放強度大,為淘汰落后產能提供了有力的依據。這是建設碳足跡數據庫的價值所在,同時也為碳標簽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當前,在低碳經濟領域,我國還是以低碳生產引領低碳消費,即企業生產什么產品,消費者就購買什么產品。但隨著低碳意識的增強,未來將是低碳消費引領低碳生產,什么產品更低碳,消費者就選擇什么產品,企業就要生產什么產品。碳標簽就是消費者選擇和判斷的標準。目前,英國、美國、德國等眾多國家及地區已建立了碳標簽認證制度,鼓勵各公司自愿推出產品碳標簽,引導消費者支持低碳產品。今后,所有企業都或將面臨碳標簽的審視與考量。
然而,在“雙碳”目標下的行業高質量發展,低碳并不是唯一的考量指標,還要兼顧效益提升,實現雙輪驅動。石油化工行業每年的碳排放量有十幾億噸,如果僅依靠能源替代、優化生產工藝路線等方式減少碳排放,整個行業的碳減排成本十分巨大。因此,要實現減碳目標,
碳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新和投融資渠道。
當前,石化行業雖尚未納入全國統一碳市場,但自2013年以來,部分企業已納入了7個省市的
試點碳市場,同時,雖然沒有作為行業門類納入全國碳市場,但石化行業的自備電廠也已納入碳市場。此外,石油化工行業已開發了大量
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項目,為經濟社會提供了廉價減排量。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和民航等7個高耗能行業將逐步納入碳市場。為此,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徐青楊建議,我國碳市場建設應運用系統思維統籌建設強制和自愿碳市場,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建立碳排放在線監測體系,筑牢碳市場建設基礎,并結合重點領域減排路徑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一體化治理,統籌規劃強制碳市場納入行業與自愿碳市場重點領域,走出一條強制碳市場與自愿碳市場有效耦合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之路。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