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一項最新報告指出,過去的60年里,亞太地區的氣溫增長速度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糧食系統、經濟和社會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和破壞,全球受災害影響最大的10個國家中有6個位于該地區。而該地區各國缺乏支持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的大量財政手段,也缺乏為氣候行動提供信息所需的數據。
報告指出,盡管亞太遭受了氣候變化的嚴重后果,但也是主要導致氣候變化的地區,占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一半以上。隨著人口增長和由化石燃料驅動的經濟活動增加,排放份額還在持續增加。亞太經社會表示,讓亞太地區經濟走上低碳道路,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并提高其抵御能力的措施,必須成為該地區疫情后復蘇的首要事項和中心。
報告指出,該地區各國在減排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國家自主貢獻行動總和尚未達到《巴黎協定》規定的目標。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增加16%,與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C以內所需的45%的減排量相差甚遠。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全球變暖將仍然是該地區貧困和不平等的主要驅動因素,對整個亞洲大陸和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造成災難性后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