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發展階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
綠色轉型,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前所未有地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經濟發展的“含綠量”也不斷提升。
2012—2021年的10年間,中國能源消費的增量,有2/3來自
清潔能源;全國單位GDP二氧化
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從68.5%下降到了56%。同期,中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114萬億元。
特別是,綠色發展為我國相關產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換道超車”歷史機遇,一些行業在近年來迎來高速發展。比如在
新能源方面,中國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90%以上的硅片、75%的電池片、70%以上的組件。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風機制造國,產量占全球一半。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以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工業制造大國,中國一方面需要依托新能源和綠色經濟來做大經濟增量,另一方面也要對現有的傳統產業進行綠色改造。
正是由于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飛速發展、成本大幅下降,讓全球看到了實現碳中和的現實可行性,促成了約140個國家以不同方式加入碳中和行列。未來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也必須依賴中國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和綠色轉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