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轉型,彰顯中國大國的貢獻與擔當
全球氣候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尊重科學要求,也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兼顧國際預期和信心。目前采取的適應措施和減緩承諾與應對長期風險和《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行動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在《巴黎協定》溫控目標下,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上升將進一步壓縮未來的
碳排放空間。雖然挑戰巨大,但快速、深入和持續的減排仍有望將溫升控制在2℃,甚至1.5℃以內。
應對氣候變化是科學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綠色”是提升發展質量的關鍵要素,實現綠色發展也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中國積極提出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和實施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建立完善碳達峰
碳中和“1+N”政策體系,在更高起點和目標上推動經濟社會體系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
新時代十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穩步提升,風光水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躍居世界第一,電動汽車產量超過全球一半,成功啟動了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我國在低碳發展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既為高質量發展贏得了先機,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榜樣,為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探索綠色低碳和氣候適應型發展道路提供了范例。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關乎人類前途命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既展現了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體現。中國將持之以恒與國際社會共同致力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工作,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
(作者系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