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張小曳院士牽頭,浙江大學高翔院士等2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碳中和專項“面向
碳中和實現路徑的自然—社會系統多尺度模式耦合關鍵理論和技術預研究”在杭州啟動并召開實施方案
專家論證
會議。專項旨在推動自然—社會兩方面的科學家圍繞我國如何實現碳中和、如何走出一條最優的碳中和路徑開展預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與會專家表示,實施“雙碳”戰略,必將引發廣泛而深刻的系統變革,需要在最大化發展和最小化排放兩個臨界點之間實現各要素全方位平衡和協調;需要厘清氣候—生態系統、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科技發展和社會經濟等多要素互動的復雜網絡關系,優化“雙碳”戰略布局,重塑自然—社會—經濟系統的相互關系,提高“雙碳”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協調優化能力。迫切需要自然科學、技術、工程、社會等科學提供強有力的綜合支撐。
據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2022年7月18日發布了《“雙碳”基礎研究指導綱要》?!毒V要》針對當前面臨的基礎科學挑戰與關鍵技術瓶頸,規劃部署了包括“雙碳”路徑選擇和優化等六個方面的基礎研究?;鹞徊嫒诤习鍓K,經過專家反復研討和深入論證,決定設立“面向碳中和實現路徑的自然-社會系統多尺度模式耦合關鍵理論和技術預研究”專項項目。該專項將構建以地球系統模式為母艦的、雙向耦合各類人類社會系統綜合評估模式的自然—社會模式耦合系統,形成氣候變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經濟社會—政策管理五大層面數據共享
平臺,深入認識碳中和約束下未來我國能源結構的深刻變化與產業結構、經濟社會、政策管理變化的內在聯系和耦合機制,預期在復雜系統科學和決策理論方面、面向復雜系統科學的耦合建模與求解等通用支撐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為國家面向碳中和最優路徑實現和發展最佳策略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提出發展和布局建議。
專項項目的設立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的大力支持,一期經費5000萬元,包括交叉板塊3000萬元宏觀調控經費和自然科學基金委專項經費2000萬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侯增謙強調,要進一步聚焦面向碳中和實現路徑的自然—社會系統多尺度模式耦合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緊密圍繞項目申請指南和計劃書中凝練的關鍵科學問題,在有限目標上開展原創性、創新性研究。探索專項組織管理模式,加強交叉研究和協同攻關。希望專項充分調動和有機整合相關研究力量,針對關鍵問題加強協調攻關和密切合作。通過對極端復雜的自然和社會系統,搭建地球系統模式與經濟社會雙向耦合框架,逐步構筑輔助決策系統,支撐服務于國家碳中和戰略路徑選擇。(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