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德國的反對,歐盟2035年禁售新燃油車的計劃受阻。歐盟原定于3月7日就該計劃進行投票,但是由于德國方面有異議,投票被無限期推遲。3月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會見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2035年禁售新燃油車的議題進行了對話。
朔爾茨與馮德萊恩會面
2月中旬,歐洲議會通過了《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該協議規定,歐盟將從2035年起禁止銷售新的燃油車。這項協議須經過歐洲理事會通過才能成為正式法律,從過往經驗看,這一流程通常只是“走形式”。
然而,在該政策距離正式落地僅一步之遙時,德國卻突然向歐盟委員會施壓,要求該機構提出一項提案,允許在2035年后繼續銷售使用“合成燃料”(也稱電子燃料)的汽車。
合成燃料可以像汽油和柴油一樣燃燒,但與全電動汽車一樣能減少污染氣體排放。
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克·威辛近日表示,由于未能從歐盟獲得豁免合成燃料的保證,德國將不會支持歐盟從2035年起禁止銷售燃油新車的計劃。
德國方面的表態也導致原定于3月7日進行的表決計劃被無限期推遲。3月3日,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表示,歐盟推遲了投票,且沒有給出新投票日期。
3月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到訪柏林,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和德國內閣會面。
馮德萊恩在與朔爾茨會面后表示:“我們正在進行建設性的對話,我們全力支持技術開放,但它必須符合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她補充稱,討論是良好和建設性的。
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依賴汽車工業
歐盟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將境內溫室氣體凈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的基礎上減少55%,最終在2050年實現
碳中和,而交通運輸行業脫碳被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數據顯示,歐洲1/4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交通運輸,該行業也是歐盟唯一一個
碳排放量不斷上升的行業。
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非常依賴于汽車行業。在德國,汽車行業雇傭了大約80萬人,收入約為4110億歐元,是德國經濟中最大的組成部分。
朔爾茨指出,問題在于使用合成燃料的汽車在2035年后的前景如何。他表示:“這根本不是意見分歧的問題,而是如何運作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解決,我們都非常樂觀,不僅是德國政府內部,我們與歐盟委員會的談判也是如此。”
朔爾茨三黨執政聯盟中的自由民主黨是反對內燃機禁令的幕后推手。近幾個月來,包括威辛在內的自由民主黨一直在努力提高該黨內政府的形象,他呼吁歐盟委員會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比如讓使用合成燃料的內燃機免受禁令的限制。
威辛5日在推特上寫道:“內燃機本身不是問題,它所使用的化石燃料才是問題所在。氣候中和是我們的目標,同時也是新技術的機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接受不同的解決方案。”
意大利:電車不能成為唯一方案
除了德國外,此前曾表示將投反對票的意大利在3日對推遲投票表示歡迎。
“意大利的立場非常明確——電動(汽車)不能成為未來的唯一解決方案。”意大利能源部長弗拉丹表示,使用“可再生燃料”行駛的汽車應該被視為“同樣清潔”的選擇。
意大利副總理兼交通部部長薩爾維尼表示,這項計劃“毫無意義”,會令數千個崗位面臨被裁風險。
對意大利而言,向純電汽車的轉型已經帶來了社會成本。菲亞特母公司斯泰蘭蒂斯集團首席執行官塔瓦雷斯警告稱,如果消費者不再具有購買他們能買得起的車的途徑,市場將會出現動蕩。純電汽車的制造會越來越簡單,這也會引發大批裁員的風險。
事實上,斯泰蘭蒂斯集團近日已經宣布,計劃今年在意大利裁員2000人,這約占其47000名員工的4.3%。據意大利制造工人聯合會的數據,該公司在過去三年中裁員超過7000人。
(來源:路透社、上海財聯社、第一財經網、央視新聞/編輯:唐林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