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
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或“綠會”)黨委、黨支部指導的2023年全國“兩會”議/提案建議交流會于2月10日以線上線下并行的方式召開。在工作組發出2023年全國兩
會議/提案建議的征集通知后,收到了來自各方的積極響應?,F將“關于從需求和供給角度逐步穩妥推進
碳交易市場發展的建議”整理分享如下。
【摘要】
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一大
碳市場,但就最終實現“3060”雙碳目標來說,仍存在著交易主體和總量覆蓋面有限,碳交易市場調節潛力仍待進一步發揮,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占比較低、發揮作用較小等問題。考慮到健康的生態系統也是重要的
碳匯之一,而且碳損失風險也較小,建議由生態環境部牽頭,從需求(擴充交易主體)和供給(擴大
CCER交易)兩方面,逐步穩妥擴大碳交易市場規模與覆蓋面,為我國如期順利實現“3060”雙碳目標,提高我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做出更大貢獻。
【問題】
自2021年7月16日起,我國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成為全球第一大碳市場。2023年1月1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報告》,系統總結了我國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2021年1月1日開始至12月31日)的成功運行成果與經驗,指出我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
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實現了預期目標。然而,報告中數據也顯示,第一個履約周期中碳交易市場覆蓋二氧化
碳排放量約45億噸,約占2021年中國碳排放總量114.7億噸的39.23%,就實現最終的“3060”目標來講,覆蓋面還有進一步擴大的需要和潛力;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約占碳交易市場覆蓋總量的3.98%,碳交易在優化
碳減排資源配置方面所起的作用仍然有限;累計用于配額清繳抵消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僅約3273萬噸,約占碳交易市場覆蓋總量的0.73%,遠低于現有交易制度下規定的用于配額清繳抵消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不得超過清繳配額的5%的上限,尚未能充分刺激和發揮CCER推動碳達峰和
碳中和方面的巨大潛力。
另一方面,從實現碳中和的角度來講,生態系統各個生物過程導致生物量的儲存也是重要的碳匯來源之一,與產業減排和能源結構轉型等“傳統方式”形成了良好互補,可以有效緩沖硬攀峰、硬著陸的代價和社會震動,是一條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路徑,有望激發各地方、企業等針對氣候變化更積極、更友好地開展行動。從全世界范圍來說,生態系統有每年減少100~120億噸二氧化碳的潛能,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3至1/4。如何利用和發揮好這一部分碳匯效應,對于我國順利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而碳交易市場在其中也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我國生態脆弱和關鍵區、重點保護區等,通過開展生態保育與修復,使生物量進一步提高,在實現生態多重價值的同時,也能夠為“雙碳”目標貢獻不菲的碳匯效益,而通過CCER等方式將生態系統碳匯納入交易體系,也將直接改善其經濟回報,推動碳匯成為更普遍的生態產品并實現其價值,真正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使得地方的生態保護投入得到又一方面重要補益和長久可持續支持。
【建議】
建議由生態環境部牽頭,在現有以電力行業為主的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其他行業碳排放測算及各生態系統碳匯效應研究,盡快豐富交易主體和交易品種,從需求和供給雙角度逐步穩妥擴大碳交易市場規模,推進碳交易市場有序發展。
目前國內碳交易市場主要以電力企業為第一批履約及交易實體,主要就是因為電力行業的碳排放相對易于測算;但從全社會整體的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來說,國民經濟各環節的碳排放量均應納入考量,其他行業、機構與個人的減排義務可考慮逐步引入碳市場交易機制,通過碳市場加以調節,這對于充分發揮碳市場調節作用,鼓勵全民綠色
低碳生活,實現全社會各部門碳減排的整體協同增效具有重要意義,碳市場需求也將因此得以擴充。
同時,以國家核證自愿碳減排量(CCER)為代表的交易類別仍存在交易量小、比例低、價格低等問題,特別是其中生態碳匯仍主要以林業為主,濕地、海洋、湖泊、草原等生態系統的碳匯價值未能在市場中充分反映。建議盡快研究并發展相應的
方法學,推動生態保育與修復項目的碳匯效應在實現生態價值的同時也能夠實現財務價值,并逐步減少CCER交易占比等限制,從而進一步鼓勵社會各界向自然投資,推動氣候行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彼此促進、相得益彰,使碳市場供給得以相應擴充,在維持碳交易價格合理平穩過渡的同時實現碳市場規模和覆蓋面的雙增,為我國如期達成“3060”雙碳目標提供更大助力。
建議人/國際部 審/Tammy 編/Candey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