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60”雙碳目標下,中國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系統性改革,
綠色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高質量發展基調。融資租賃作為與實體經濟緊密相連的金融業態,在促進產業經濟
綠色轉型升級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由于政策等外在因素,融資租賃企業在發揮綠色效能方面仍存在多重掣肘,需要各企業在提升綠色發展意識、轉換綠色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持續在綠色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上發力,堅持價值導向、深挖資產價值,堅持不懈推動產業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1 “十四五”階段作為綠色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將會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
當然,轉型發展離不開金融行業的支持,持續落實綠色運營、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不斷引領綠色發展,成為了金融機構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任務。目前,不少國內金融機構紛紛加入氣候變化相關投資倡議,例如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TCFD),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赤道原則(EPs)等,通過參與國際綠色金融倡議及標準體系建設,促進國際綠色金融合作。
Part.1發展綠色金融是大勢所趨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綠色逐漸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目前,碳達峰、
碳中和已經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自上而下推動綠色金融頂層設計,陸續發布一系列重點領域行動方案和支撐保障措施,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有序推進綠色低
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設立
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與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發布《氣候投融資
試點工作方案》,明確“指導
試點地方積極參與全國
碳市場建設,研究和推動
碳金融產品的開發與對接,進一步激發
碳市場交易活力。”2022年6月,《中國銀保監會關于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的通知》(銀保監發〔2022〕15號),進一步強調“銀行保險機構應當建立有利于綠色金融創新的工作機制,在依法合規、有效控制風險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推動綠色金融流程、產品和服務創新”。
表1:綠色金融相關政策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2
同時,各地方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完善各項配套政策。2021年3月,福建省三明市發布《三明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工作指導意見》,明確了綠色金融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綠色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綠色金融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等三大目標,并提出32項支持措施,包括建立綠色項目識別體系、鼓勵發展綠色金融專業機構、對接特色產業協同發展、風險補償與信息科技賦能并舉等措施。2021年11月,江蘇省發布《關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的指導意見》,從政策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風控體系等四大體系出發,構建了具有江蘇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框架。其中,工業企業綠色升級、農業領域綠色發展、能源體系綠色轉型和綠色低碳技術進步被確定為綠色金融重點支持領域。此外,各地方為促進綠色金融政策落地,積極運用多種激勵手段,激發資本市場綠色活力。其中,廣東省深圳市對成功發行
綠色債券的本市企業,按照發行規模的2%給予單個企業最高50萬元的補助;浙江省湖州市對發行
綠色債券的本地民營企業或金融機構,按照發行規模的1%給予最高50萬元的補助。
Part.2綠色金融推動租賃行業綠色轉型
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中流砥柱之一,融資租賃企業正借助“碳中和”東風,培育綠色發展創新機制,建立產融合作模式,在風電設備、光伏電站、儲能設備、固廢處理等綠色產業持續發力,助推實體經濟綠色轉型升級。據統計,2021年,上海地區融資租賃行業新增綠色租賃業務投放約1600億元,年末行業綠色租賃資產余額規模超3500億元,同比增長33%,占全國綠色租賃資產規模近三分之二,在推動能源產業革命和實體經濟綠色轉型與優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
目前,業內已有諸多租賃企業定期發布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報告,公開披露自身的綠色發展目標及在綠色運營、綠色租賃、綠色合作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持續通過業務指引、數字化工具等手段,完善對于ESG風險、氣候風險等因素的防控措施。同時,租賃企業創新綠色融資渠道,成立綠色低碳銀租合作聯盟,探索綠色銀團貸款、可持續掛鉤銀團貸款,發行可持續發展目標掛鉤債券、藍色債券、綠色ABN等多元化融資工具。2021年全年,租賃企業綠色債券及ABS發行規模超過600億元,十余家租賃企業獲得綠色主體認證。
雖然融資租賃行業在服務減排降碳方面貢獻顯著,但在更好發揮綠色租賃效能方面仍存在多重掣肘。一方面,人民銀行推出的碳減排支持工具暫未覆蓋金融租賃企業及融資租賃企業,無法直接獲得1.75%利率的碳減排貸款,不利于精準服務綠色產業中小企業。另一方面,我國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對于綠色項目的界定雖與國際標準基本一致,但將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利用、中小型水力發電等項目排除在外,且暫未覆蓋二氧化碳運輸等項目,不利于租賃企業為此類項目配套綠色融資,對此類項目主體節能降碳舉措缺乏激勵。
Part.3以綠色租賃實現價值再造
(一)橫向:堅持價值導向,精準服務綠色產業
2022年,綠色產業扶植政策頻出,產業整體運行穩中向好。截至2022年9月,風電及光伏累計發電量已經達到8738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提升2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4.5%3。立足綠色產業的發展風口,租賃企業應正確把握金融本質,優化金融供給,利用自身的信息、技術和人才優勢,更好滿足綠色產業在發展關鍵期的金融需求。一方面,作為最貼近產業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融資租賃具有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功能,既可立足廠商租賃服務模式,助力綠色產業鏈上游核心設備制造商擴大銷售,實現生產資金快速回籠,又可通過直接租賃服務模式,為產業鏈下游客戶提高設備采購、資產運營能力,加快實現綠色轉型目標。另一方面,基于供應鏈金融產品特性,融資租賃可協同綠色產業打通生產要素市場、產品市場及金融市場,綜合運用銀行信貸、綠色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手段,為綠色產業鏈配套周期長、利率低的金融產品,以金融組合拳實現“1+1>2”的效果。
(二)縱向:發揮融物特色,深度挖掘資產價值
綠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有充足的綠色資產作為基礎。但由于我國綠色資產發展歷程時間較短,綠色資產的多元需求與金融供給存在失衡現象,環境權益類金融產品發展相對緩慢。隨著“雙碳”概念興起,不少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逐漸出現,催生了一系列個性化金融服務需求。融資租賃企業可發揮“控物”優勢,圍繞底層綠色資產,進行金融產品創新。一是,立足租賃,走出租賃,圍繞綠色資產的
碳排放權、用能權、排污權,提供配套金融服務、探索ESG 投資、協同開發“
碳足跡”掛鉤金融產品及綠色資產項目收益債等創新金融產品。二是,從重資產轉向重資產管理,打通債股聯動通道,探索 “投資+租賃”模式,挖掘綠色資產全生命周期價值,構建綠色租賃資產的交易市場,完善資產的后續處置手段,在去杠桿、降負債的同時,創造新的盈利增長點。
雄關漫道,篤行可越。現階段,我國綠色租賃行業標準尚未出臺、融資租賃企業發展仍停留在低成本競爭階段,在專業化與差異化能力建設方面仍存在不足,亟需提升綠色發展意識、轉換綠色發展模式:以ESG理念引領業務開拓,以制度建設驅動綠色治理,堅持不懈推動產業經濟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