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環境產業基礎公共服務的收益很低。那么如何提高收益呢?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環境產業要想獲得高收益,就必須要重新定義服務帶來的美好、定義高水平、定義高質量。
重新定義美好的價值就是高質量的著力點。高質量的著力點不是無害化本身,當前無害化的大部分工作已經完成,無害化不能盲目地提高排放標準,標準提高一點,就意味著公共服務巨大的財政投入,是不能承受之重。美好的價值(高質量的著力點)是建立在無害化基礎上,是無害化之后的一系列延伸。例如:環境治理:無害化之一是從惡臭消失的過程,而美好可能是香氣陶醉、景色迷人;噪音控制:無害化是噪聲消除的過程,而美好可能是美妙的音樂;黑臭水體治理:無害化是去除黑臭的過程,而美好可能是優美的瀑布噴泉。
環境服務的高質量升級,就好比大學的食堂。大學食堂的一樓是基礎服務,不可以有高的收益,就好比我們的達標排放。高質量的初級就是二樓的小炒,那是一種為舌尖上的美好而付費的,可以有較高的收益。要想獲得更高水平的收益,就必須上三樓,那里可以點餐不受一樓公共服務的限制。
因此,無害化只是環境產業的起勢,并不是高質量的本質,一個環保企業如果只停留在無害化本身,是沒有高收益的前途的,污染治理的基礎服務深入和延伸,需要在無害化之后,重新定義美好,從中實現價值。
如何定義高質量、定義美好呢?定義美好需要建立相應的標準,以達成高質量和美好的價值共識,如企業標準“領跑者”團標,其實是定義價值的標準,通過高水平的標準引領,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從而增加中高端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支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