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時報》2月1日報道,本周三,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提高其
綠色產業競爭力的提案。這份名為《
碳中和時代
綠色公約產業計劃》的報告長達17頁,主要觀點是:進一步放寬國家對脫碳項目和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補助規定,放寬監管約束等,目標是“到2030年確定工業產能目標,以確保歐洲戰略依賴不會影響生態轉型”,完善其再工業化目標和“零排放行業”法律,尤其是要加快融資授權。
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來說,此事并不簡單,因為它既有緊迫性,也存在爭議,成員國對國家干預和捍衛自由市場的做法存在分歧。德國和法國等富裕國家是否會因為新的措施成為贏家呢?為了避免歐盟單一市場的分裂,馮德萊恩提出了建立“歐洲主權基金”的想法,但該倡議遭到了瑞典、荷蘭等不想再增加其對歐盟預算的國家的質疑。
在能源方面,烏克蘭問題對歐盟的代價是沉重的,因為其無法再獲得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不僅天然氣
價格翻了三倍,電價也在飛漲。在此背景下,歐盟為應對氣候變化而擬投入的數千億歐元(1.0793, -0.0117, -1.07%)可能使其更加依賴中國。中國正在采取激勵措施,以吸引高能源消耗的歐洲企業全部或部分遷至中國。
此外,還有美國的影響。拜登推出了3700億美元的綠色能源保護主義計劃,即通脹削減法案(IRA),該法案也鼓勵歐洲制造商遷至美國生產。歐盟委員會此次的提案就是對該法案的反擊。
在歐盟委員會發布該提案前夕的1月31日,歐洲雇主組織Business Europe主席Fredrik Persson警告稱,“歐盟應該創造監管喘息空間,以使企業能夠克服危機,而不是繼續制造一些給他們帶來負擔的新規定”。
接下來,歐洲議會和27個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將在2月9日至10日的歐盟特別峰會上對該提案進行討論,并最終于3月作出決定。同時,法國和德國的經濟部長將于2月7日赴美就通脹削減法案與美國進行探討。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