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熟的市場體系下,
碳市場和電力市場互為因果,
碳價影響發電企業成本,發電企業生產也影響
碳排放量。目前大量市場主體同時參與電力市場與
碳市場交易,系統研究分析兩個市場之間的交互影響,以及兩個市場的協同策略是實現“雙碳”目標刻不容緩的任務。
能源電力市場與物理的電力系統兩者緊密融合。由于減排實際上增加了實體經濟的成本,碳市場和電力市場在同時也作用于實體經濟,這就決定了電碳市場協同策略研究需要基于一個非常復雜的經濟和技術系統。
需建仿真模型,重在機制與主體
研究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協同,需要將信息物理社會系統內的相關因素組合起來,構建綜合考慮電力市場、碳市場和實體經濟復雜交互影響的仿真模型框架。信息物理社會系統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能源電力系統,各種類型的發電形式、終端用能都包含其中。二是信息因素,涵蓋跨域信息采集、多種類型市場狀態的辨識、市場相關的月度指標、監管服務決策等內容。三是非能源的物理系統,工商業二氧化碳的排放只是整個社會二氧化碳變化的一部分,林業等碳增匯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會導致社會整體的二氧化碳含量變化。四是社會因素,包括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相關政策以及市場監管決策等。
電碳市場協同的模型框架有多個層次。首先是市場監管層面,既包括電力市場的監管者,也包括碳市場的監管者。其次是市場層面,碳市場不僅有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有碳抵消市場;電力市場則包括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還包括綠證綠電等比較特殊的市場。再次是市場主體層面,一是傳統電力企業,比如燃煤發電、燃氣發電企業;二是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發電企業。最后是電網層面,電網在整個模型框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是能量交換的媒介,也是整個電力行業的信息樞紐。
電碳市場的協同主要是市場機制和市場主體層面的協同。在市場機制層面,因為碳市場與電力市場間存在非常復雜的交互影響的關系,如果兩個市場分別完全獨立地制定政策,可能會出現政策效果相互抵消的情況;若兩個市場能夠有效協調,就能避免出現一加一小于二的情況。在市場主體層面,目前電力行業的主體中有一部分既參與電力市場也參與碳市場,如何協調其在兩個市場的決策行為就變得非常重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