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完善碳交易市場體系對于產業結構調整和提升全球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包信和認為,當前應加快完善
碳管理政策體系,健全碳排放管理、
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管理,完善
碳價形成機制,探索開展企業碳資信評價,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綠色競爭力。
國融證券分析稱,按照2021年設計規模預測,全國
碳市場市值可能達到1500億元左右,如考慮到
碳期貨等衍生品交易額,規??蛇_6000億元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碳排放權的交易量還較少,同時,由于碳排放權的不可儲存性以及碳價的波動性,使得減排企業往往無法避免
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
安徽財經大學原校長丁忠明說,碳排放權市場化的核心問題是要解決
碳金融資產定價。國際碳排放交易體系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現貨價格形成機制,但目前缺乏對碳衍生品價格形成機制的研究,尤其是碳期權定價方面的研究。
受訪業內人士建議,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等市場化機制建設將在我國“雙碳”戰略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后,須以總量控制為原則積極擴大碳排放義務主體范圍,另一方面,要借鑒歐盟碳市場,在現貨產品的基礎上,增加期權期貨等碳排放交易的衍生品種類。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