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適逢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50周年,由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清華大學
碳中和研究院、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共同主辦,南京市海外協同創新中心(英國劍橋)協辦,劍橋南京
論壇2022——“
碳中和帶來的國際合作和創新機遇” 線上研討會成功舉行。來自中英兩國的政府領導和高校
專家學者們,圍繞“雙碳”戰略的現實意義、技術路徑和實踐范例,共話跨國科研協作。
不久前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COP27)再次將脫碳行動的迫切性和協作性置于聚光燈下。由于
碳排放增加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關乎人類共同福祉,投身全球氣候治理,亟需廣泛地國際合作,早日實現“凈零”目標,日益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同。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碳中和是中英雙方當前高度關注、具有高度共識的議題。”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徐捷表示, 中英雙方在碳中和目標和戰略上高度契合,以研討會、聯合研究項目和
平臺建設等方式推動中英科技合作,能為兩國碳中和目標的加速實現做出貢獻。
英中科技合作長期具備良好基礎,科技合作成果豐碩,其中氣候變化是雙方科技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作為英國科技政策在華負責人,Grace Carey參贊介紹到,英中兩國具有共同的“凈零”目標,脫碳政策存在相似之處,中方積極構建“雙碳”1+N政策體系,英方在實施脫碳政策方面具備數十年經驗,雙方將通過聯合研究項目等方式,圍繞脫碳展開國際合作。
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楊菁副詳細介紹了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50年來,作為科技和開放大省,江蘇與英國在經貿、科技、教育、
綠色發展等領域的合作情況,并重點分享了當前江蘇省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情況。她表示,在科技創新領域,劍橋大學南京中心是江蘇與英國科技合作標志性項目之一,依托劍橋大學深厚的創新基礎和轉化能力,中心結合本地需求廣泛開展了多領域創新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在致辭中談到,“雙碳”趨勢下,世界經濟和產業面臨重大變革和創新機遇,經濟發展模式正從資源依賴型轉向技術依賴型。然而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全球約一半支撐碳中和的技術還處在實驗室或示范階段,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基礎研究和交流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英高校一直保持著友好合作,清華與劍橋的合作更是由來已久。希望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繼續增進中英學者在“雙碳”領域的相互了解,達成更多碳中和領域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意向和后續成果,助力碳中和愿景早日實現。
劍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學術主任及CEO初大平也期待,“以研討會為起點,創造多邊交流機會,聯動國內產學研政資等資源,開放吸引更多英國大學加入,促進雙方共尋跨國協同的可行‘雙碳’路徑。”
本次研討會上,中英嘉賓就如何以“國際科技合作”推進碳中和/凈零愿景分享了各自的見解與實踐。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社會事業處處長、研究員張賢和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中國辦公室副主任杜羽菲(Sophie Durrans)分別作了《碳中和技術體系構建與展望》 《英-中科研創新合作對零碳至關重要》的報告。
劍橋大學Cambridge Zero主任艾米麗·沙克伯勒(Emily Shuckburgh)和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助理、環境學院教授魯璽分別對中英兩所頂尖大學—劍橋大學和清華大學如何發揮科研骨干作用,推進碳中和創新性研究,作了
案例分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