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南京地鐵1號線開通觀光運營,南京成為中國大陸第六個擁有地鐵的城市。那個階段的中國社會,就像搭乘著一趟飛速向前的地鐵。
在那么早的階段就參與低碳領域,唐人虎解釋,只是職業生涯的順其自然。他把自己本碩博的熱能工程專業,稱為“研究鍋爐燒開水的”。
2005年,唐人虎在大唐集團——原國家電力公司拆分重組后的特大型發電企業集團工作。他在北京香山作為鍋爐
專家,參與火電機組評標時接到通知,被派去開發CDM新項目。
所謂CDM,即清潔發展機制,指1997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靈活
履約機制之一,在2005年正式生效,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議定書提出的四種靈活
履約機制之一規定,發達國家通過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可以獲得減排量抵消額轉讓,獲取相應減排權來實現減排目標。
也就是說,在當時屬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企業通過注冊CDM項目出售,就能獲得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收入??捎^的收入讓能源企業和咨詢公司紛紛入局,中國的碳圈從那時開始形成。
唐人虎組建的大唐集團CDM辦公室,注冊并簽發了國內首個完整閉環的CDM項目,福建漳州六鰲一期風電項目。在高峰期,這些CDM項目每年為大唐電力賺取數億元的減排收益。
同時,大唐集團CDM辦公室的成員,也開始參與中國
碳市場一系列標準的制定。唐人虎曾主持完成國家973計劃的“碳關稅,
碳市場相關問題研究”。他作為國家發改委自愿減排(CCER)項目及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審核理事會專家,參與了中國碳市場的頂層設計。
但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未達成具備法律效應的協議,意味著2012年后中國的CDM項目產生的減排量將無法出售給發達國家。
2010年,唐人虎和團隊決定從大唐集團獨立出來,創立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剛成立時,中創碳投以咨詢業務為主,另一邊尋找其他商業模式。
回憶從國企獨立出來的決定,唐人虎承認當時的糾結,但他更愿意提及當時對碳市場及低碳發展的長期判斷,減碳是全球性的長期事業。
2011年,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七省市啟動
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后來又啟動福建碳市場,中國的碳市場從單一的國際CDM項目機制,轉變為以
碳排放權交易為主、項目抵消機制(CCER項目)為輔的碳市場體系。
隨著交易項目的轉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于是在2012年,中創碳投成立子公司從事低碳行業的教育培訓。中創碳投的定位,也從創立時的“低碳綜合服務商”,轉向“碳中和綜合服務商”。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